首页 理论教育 梅花大鼓的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派|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6辑

梅花大鼓的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派|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6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演唱梅花大鼓已四十五年,师从卢成科。如河北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与弦子书结合成为西河调前身的梅花调,和京韵大鼓的前身小口大鼓。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调,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津京两地。梅花大鼓创于清末,流传年代不算远古,但缺少有关的文字记载,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探源。以他为代表的“金派”和以卢成科为代表的“卢派”,是梅花大鼓的两大流派。

梅花大鼓的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派|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6辑

我演唱梅花大鼓已四十五年,师从卢成科。卢师傅于三十年代在天津招收了一批女弟子,有我的大师姐花四宝、二师姐花五宝,还有师妹花兰宝等,我艺名花小宝。因为我们姐妹行都取“花”字作艺名,大师姐花四宝在技艺上又卓有成就,所以“卢派”梅花大鼓又被称之为“花派”。

梅花大鼓是北方曲种。据行家们统计,曲艺品种有四百多个,从大的门类说来,有说的、有唱的;也有又说又唱的,还有似说似唱的。它们在艺术上有不同程度的近似之处,有共性,而又各具特色,各有独到之处,个性鲜明。同时,同一曲种的艺术流派不同,同一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所长,形成了曲坛上百花争妍的景象。曲艺品种之间互相借鉴和互相影响,衍化出新的曲种。如河北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与弦子书结合成为西河调前身的梅花调,和京韵大鼓的前身小口大鼓。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调,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津京两地。据说,清末在北京城的北城流行一种“清口大鼓”,南城的职业艺人在南城演唱,称北城的“清口大鼓”为“北板大鼓”,而他们演唱的、脱胎于“北板大鼓”的就叫“南板梅花调”。(www.xing528.com)

梅花大鼓创于清末,流传年代不算远古,但缺少有关的文字记载,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探源。有人说梅花大鼓由演唱者击鼓,用三弦、四胡、扬琴、琵琶伴奏,五样乐器象梅花的五个花瓣,因之而定名为“梅花大鼓”。行内人都公认金万昌先生是这个曲种的创制人。以他为代表的“金派”和以卢成科为代表的“卢派”,是梅花大鼓的两大流派。各个艺术流派有一个共同之点,那就是长于在叙事中抒情,它的慢板、中板、声腔婉转动听,快板和紧板活泼有力,收尾的慢板稳重有余音,讲究唱出余音绕梁之效果。传统曲目中有不少取材于《红楼梦》,如《探晴雯》、《劝黛玉》、《黛玉葬花》、《黛玉悲秋》、《宝玉探病》等。此外还有《湘子上寿》、《鸿雁捎书》、《目莲救母》、《摔镜架》等。梅花大鼓原为一人演唱,四人伴奏,后来新编的《秋江》、《张羽煮海》等也采用了二人对唱。在伴奏上还出现过“换手五音联弹”,演员司鼓,四人伴奏使用五样乐器,从左向右,第一人左手打扬琴,右手弹第二人的三弦,第二人左手拉三弦,右手拉下手(第三人)的四胡的弓子,如此联弹下去,场面倒是火炽,伴奏者的手法灵活,往往能博得听众的喝采,但是难免喧宾夺主,影响演唱。早先还出现过所谓的“衔灯大鼓”,演唱、伴奏都是梅花大鼓的形式,而用三根鼓箭扎成一横两竖的灯架子,竖着的鼓箭顶端扎上龙头灯彩,演员用牙咬住横鼓箭,唱《指日高升》的节目,虽然一般只是六句,演唱者全仗唇、喉发音。早年,老艺人刘玉芳的衔灯梅花鼓曲也曾鹊噪一时。衔灯大鼓大都伴以“换手五音联弹”,大都在逢年过节时上演。这主要是为了招徕听众,却苦了演员和伴奏,解放后已绝迹曲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