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申伯格:综合材料造型与艺术创新

劳申伯格:综合材料造型与艺术创新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申伯格的作品主要基于材料概念和借用材料来表达思想。劳申伯格于1925年出生于堪萨斯州的亚瑟港,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之一。1953年,劳申伯格得到了美国著名画家德库宁的一本书。劳申伯格因而抹去了西方社会美术的光环,标志着崇高艺术的开端。观念的表达继续激励着劳申伯格创作出更具有艺术生活特征的作品。其创作中即兴和违背常理的处理方式,是劳申伯格最为欣赏并惯用的创作模式。

劳申伯格:综合材料造型与艺术创新

劳申伯格的作品主要基于材料概念和借用材料来表达思想。这是在概括绘画中使用综合材料表达观念和思想的首要方法。劳申伯格于1925年出生于堪萨斯州的亚瑟港,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之一。

劳申伯格开始受到在约瑟夫·里贝斯的指导和培养,在美国黑山学院学习,从达达主义的艺术概念开端。在20世纪50年代表现主义兴盛的时期,劳申伯格将达达艺术的创造与表现主义绘画分隔,创造了出名的“概括绘画”,并走向了盛行艺术的前沿。1953年,劳申伯格得到了美国著名画家德库宁的一本书。他用油漆画画并将自己的著作展现出来。将作品命名为“毁灭的德库宁的著作”。劳申伯格因而抹去了西方社会美术的光环,标志着崇高艺术的开端。

劳申伯格曾经对绘画说过:“一旦你能记住一件作品,假如你可以精确地在你的脑海中重建绘画,那么绘画将会死亡”。到20世纪90年代,劳申伯格试图将酸性物质应用到铜和铝片上,形成不同的化学反应并产生自然的锈迹。经过这种方式,在铜和铝片以各种颜色染色混合后,在光线和阴影之间无法辨别,酸性蚀刻液在铜板上显现出锋利和流淌的视觉效果。在创作《圣经自行车》时,劳申伯格首先绘制了一张网格来布置几张精巧的图片,网格与创作的构思有关,它由青铜,黄铜和铜片组成。由于每片铜片腐蚀膜的效果不同,有一些细微的颜色反差,如作品右上角的棕色叶子和花朵,以及自行车。其他颜色很难辨认,有些是反转的,有些是丝网印刷图案,并且被锈斑掩盖。此外,自然的痕迹和混合的痕迹互相混合在一起,如剥落的颜色,散落在草地上,被拆毁的建筑物等等。假如说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可以传达出道德内涵,那么他想通过这种视觉方式反映自然界的风化腐蚀效应,效果就会变得复杂和愈加生动。观念的表达继续激励着劳申伯格创作出更具有艺术生活特征的作品。他只是将颜色改为腐蚀性酸,并用铜交换了帆布,劳申伯格思想的转变为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层面。(www.xing528.com)

劳申伯格1985年在中国举办的个展上展出的《无题·中国》,在中国艺术界造成了巨大轰动,这幅作品将各种图片拼贴在画板上,画面中间以重复上下排列的美国国旗隔开,并在画面的两边加了两把中国旧时的油布雨伞。在这幅劳申伯格的作品中或许无所谓褒贬之意,也许只是艺术家以对黄色油布雨伞的好奇心理用来象征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我国传统观念将黄色视为皇家色彩的膜拜心态。

劳申伯格在1955年,30岁完成的一件轰动西方艺术界的作品《床》,他把自己的一床棉被撑支在一个画框上,加上一个枕头,然后用颜料涂洒在被单上,让颜色自如地流淌下来。在这幅作品中他使用现成品,改变了床作为寝具的功能,而成为一种艺术载体。这幅作品被认为是美国拼贴艺术的开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分辨出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这也更加准确直接地表现了他的“生活即是艺术”的创作核心。其创作中即兴和违背常理的处理方式,是劳申伯格最为欣赏并惯用的创作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