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材料造型与水彩画创新

综合材料造型与水彩画创新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水彩画在展现形式上寻求的是酣畅、典雅、灵活的效果,最多的还是创作者自身的想法与意韵”。如今水彩处于繁荣时期,在主流艺术的影响下,水彩画出现的层次也是千差万别,在当代要使水彩在绘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在水彩画的内容上能充分表现当下出现的社会问题以及能反应的时代背景。在当代许多艺术家在绘画语言上表现的主题、内容等层面有时都极大违背了艺术的创作规律,最后令艺术创造道路愈走愈窄而迷失了自我。

综合材料造型与水彩画创新

“中国水彩画在展现形式上寻求的是酣畅、典雅、灵活的效果,最多的还是创作者自身的想法与意韵”。在掌握水分的控制上是水彩画创作中较难的部分,水分的掌控也是对画面效果的掌控,虽然水彩画的效果轻快、明丽、通透,但由于水彩的特殊性,不能反复地修改和覆盖往往在把控画面时常会变得不透气、脏等影响最终画面效果,这也是水彩在表现上的局限性。

(一)传统材料的限制

每种材料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水彩工具材料也是有着局限性,每种材料都只能发挥出有限的功能,传统的材料不能完全满足艺术家对创作更高要求的表现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其他材料替换,相较于其他的画种,就以油画来说,它是可以反复的修改、叠加覆盖等,所以就不容易出现难以控制或者害怕在上色难掌控这种问题,还有很多的水彩工具也是不尽人意。

大家一般将艺术绘画颜料分成两种性质,分别是油性材料与水性材料,水作为水性颜料中最关键的媒介,水彩必然脱离不了水的调配,水和材料稀释以后,控制水分是画好一幅好的水彩画的关键所在,尽管水彩画的艺术特点是灵动酣畅的,但常常因水彩无法重复的更改的制约性,导致在作画中想要做到顺畅一气呵成的效果难免有些吃力,在水分控制不到位很容易使画面缺乏厚重和力度,表现的内容显得苍白和单薄无力,也丧失了水彩画原有的特性。在水彩画的保存方面,水彩颜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阳光、空气的自然侵蚀,尤其是玫瑰红、青莲、藤黄、草绿等相对于其他颜色更容易褪色,在水彩画的保存方面尤为需要注意的。相较于其他的画种来言,在作画中就不必担心这一问题了,就像油画可以反复的修改、叠加,画的过程中就算颜色画错能容覆盖,有时为了表现颜色更加丰富还会利用多种色彩进行叠合,因此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易产生这类问题,还包含许多的绘画工具是不能尽如人意的,比如绘画纸张就有的极大的局限性,在当前市场中许多水彩纸参差不齐有粗纹有细纹,在加工方法、克数、含棉量、颜色、品牌、国家出产等不同,纸张的特性和优缺点各不相同。有的水彩纸不易吸水容易褪色,有些画纸是无法任由艺术家多次更改,就算外国的许多水彩画纸张质量比较好,只要是纸就会害怕直接摧毁它的水火,也会害怕阳光的直射,害怕氧化使纸张变黄、变脆。也无法长久的保存而且较易褪色,因此大家可寻觅那些有助于画面质量的应用材料,能够让这类材料间优势互补,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表现画面。

现代很多的水彩画艺术家的创作不再运用水与材料相互调配的形式予以创作,其常常会运用某些新工具与颜料来创作,在尝试过程中他们发现有许多材料能够充分地利用到创作当中,有些材料的合理搭配所呈现的视觉效果甚至能够使创作者感到惊讶,传统材料的技法表现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艺术家们的需求。(www.xing528.com)

(二)当代性意识表现薄弱

如今各种艺术展览以各种形式出现极大的扩宽了艺术的发展空间,假如某类题材、某类别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美术展得了奖,则会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校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水彩画的发展。如今水彩处于繁荣时期,在主流艺术的影响下,水彩画出现的层次也是千差万别,在当代要使水彩在绘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在水彩画的内容上能充分表现当下出现的社会问题以及能反应的时代背景。当代有很多有才气的艺术家就在盲目的效仿别人作品来进行创作,常常为了追随所谓的主流艺术而迷失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在很多时候在表达作品时一味地追求某种表现形式而缺乏情感,甚至不知道创作的主要目的而去创作,这些问题是当代艺术家所值得反思的。

如今有很多的艺术家和爱好者为了追求所谓声望名利,所以在作品的表现上功利性太强,然而失去了原本的创作意愿,在创作语言只想表现一种受欢迎的某种表现形式,甚至有些作品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其实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艺术探索途径,并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以及开拓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难以获得公众与社会认可的,在水彩画绘画上这类状况时有发生,此种状况在一定水平上会对水彩画造成负面影响。在当代许多艺术家在绘画语言上表现的主题、内容等层面有时都极大违背了艺术的创作规律,最后令艺术创造道路愈走愈窄而迷失了自我。当然了,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是全盘否定的,要找到艺术的个性与共性,继承和发展绘画语言的共性,发挥出自我独有的个性。水彩画艺术家黄铁山说过:“绘画时首先需要认清自身,找出自身的艺术特性,不可在盲目的模仿当中丧失了自身最宝贵的东西,需要强化自身,在创作形式上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在艺术的个性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通过不断努力研究与创新来完善自我。

国内从事绘画艺术工作者大多来源于各个高校,学院派在一定的程度相互之间的影响很大,各个高校之间的艺术交流相当密切,因此在艺术形式、展现手法、媒介技艺乃至展现内容上均有极大的共性,然而在某种层次上缺乏了个性特征。时代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励每一个人要保持独特的艺术思想与认识能力。大家应当不断地去尝试新材料,对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应用,但不能盲目地跟风而迷失原有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