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电器:转向信号灯电路组成与控制原理

汽车电器:转向信号灯电路组成与控制原理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向信号灯是用来指示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和行驶路线的,以便达到指挥交通,确保行车安全的目的,所有汽车上都装有,简称转向灯。在汽车起步、超车、左右变更车道、调头和停车时,左侧或右侧的转向信号灯会发出明暗交替的闪光信号,以示汽车改变行驶方向或行驶路线。转向信号灯电路主要由转向信号灯、闪光器、转向灯开关等组成。转向信号灯的闪烁是由闪光器控制的。

汽车电器:转向信号灯电路组成与控制原理

转向信号灯是用来指示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和行驶路线的,以便达到指挥交通,确保行车安全的目的,所有汽车上都装有,简称转向灯。在汽车起步、超车、左右变更车道、调头和停车时,左侧或右侧的转向信号灯会发出明暗交替的闪光信号,以示汽车改变行驶方向或行驶路线。

978-7-111-33770-6-Chapter05-26.jpg

图5-25 本田雅阁轿车前照灯工作电路

汽车的转向信号灯大都采用橙色,转向信号灯的闪光频率规定为60~120次/min范围内,一般为70~95次/min。转向信号灯每侧至少设置两个:前、后转向信号灯,有的还有侧转向信号灯。转向信号灯由转向开关控制。

转向信号灯电路主要由转向信号灯、闪光器、转向灯开关等组成。转向信号灯的闪烁是由闪光器控制的。许多汽车转向信号灯和示廓灯装在一起,采用双灯丝结构。

提示:功率高的是转向信号灯,以保证在示廓灯亮时,转向信号灯的闪烁仍然可以明显分辨。

闪光器

常见闪光器有三种结构类型:即翼片式、电容式和晶体管式,如图5-26所示。

978-7-111-33770-6-Chapter05-27.jpg

图5-26 常见闪光器的外型

(1)翼片式 翼片式闪光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其热胀条通、断电时的热胀冷缩,使翼片产生变形动作控制触点开闭,使转向信号灯闪烁。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闪光频率稳定,监控作用明显,工作时伴有响声。翼片式闪光器又分为直热式和旁热式两种。

1)直热式。直热翼片式闪光器的基本机构如图5-27所示。

工作原理:汽车转向时,接通转向灯开关,电流由蓄电池+→接线柱B→翼片→热胀条→活动触点→固定触点→接线柱L→转向灯开关→转向信号灯和指示灯→搭铁,形成回路,转向信号灯立即点亮。这时热胀条因通过电流而发热,膨胀伸长,翼片由自身的弹力而伸直,带动活动触点向上移动,使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开,切断电流,于是转向信号灯熄灭。

978-7-111-33770-6-Chapter05-28.jpg

图5-27 直热式闪光器

当通过转向信号灯的电流被切断后,热胀条开始冷却收缩,又使翼片变成弓形,活动触点向下移动,与固定触点再次接触,接通电路,转向信号灯再次发光。

如此反复变化使转向灯产生了闪烁信号,标示车辆的行驶方向或行驶路线。

2)旁热式。旁热翼片式闪光器的基本结构如图5-28所示。

工作原理:电阻丝2一端与热胀条相连,另一端与固定触点5相连,汽车转向时,接通转向灯开关,电流由蓄电池+→接线柱B→支架7→电阻丝2→固定触点5→接线柱L→转向灯开关8→转向灯和指示灯9(或10)→搭铁,形成回路。由于电阻丝阻值较大,电流很小,转向灯不亮。此时电流流经电阻丝产生热量,使热胀条膨胀伸长,翼片由自身的弹力而伸直,带动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触闭合,形成回路:蓄电池+→接线柱B→支架7→翼片6→活动触点4→固定触点5→接线柱L→转向灯开关8→转向灯和指示灯9(或10)→搭铁,回路电流增大,转向灯亮。同时电阻丝2被翼片短路,电阻丝温度下降,使翼片变成弓形,带动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离,电阻丝再次串入电路,如此反复变化使转向灯产生了闪烁信号。(www.xing528.com)

978-7-111-33770-6-Chapter05-29.jpg

图5-28 旁热式闪光器

1—热胀条 2—电阻丝 3—闪光器 4—活动触点 5—固定触点 6—翼片 7—支架 8—转向灯开关 9—左转向灯及指示灯 10—右转向灯及指示灯

(2)电容式 电容式闪光器主要由继电器和电容组成,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5-29所示。

工作原理:在继电器的铁心上绕有串联线圈和并联线圈,利用电容器充放电时串联线圈和并联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以及延时的特性,串联线圈和并联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控制常闭触点进行周期的开闭动作,使转向信号灯因通过电流大小交替变化而闪烁。

当接通转向灯开关后,电流经:①蓄电池+→点火开关→熔丝→串联线圈→触点→转向灯开关→转向灯(左或右)→搭铁,形成回路,同时并联线圈、电容C及电阻R被触点短路。串联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将克服触点的弹簧力,使触点断开,此时转向灯还未来得及亮。触点断开后,蓄电池对电容器充电,其充电回路为:②蓄电池+→点火开关→熔丝→串联线圈→并联线圈→电容器C→转向灯开关→转向灯(左或右)→搭铁。该充电回路中电流很小,且电阻R阻值很大,所以此时转向灯仍然不亮。随着电容器C的逐渐充满电,②号回路的充电电流逐渐减小,串联线圈和并联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不足以克服弹簧的弹力,触点闭合,①号回路接通,转向灯亮,同时电容器C通过并联线圈和电阻R构成放电回路,由于电容器C的放电电流在并联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串联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此时电磁力合力不足以将活动触点吸下,触点保持闭合,转向灯继续亮着,随着电容器的放电电流逐渐减小,并联线圈中的电磁力也逐渐减小,电磁力合力逐渐增大,最终克服弹簧弹力,将触点断开,转向灯熄灭。如此进行周期反复,转向灯便出现闪烁现象。

(3)晶体管式 晶体管式闪光器具有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该类型闪光器又分为有触点式和无触点式两种。

978-7-111-33770-6-Chapter05-30.jpg

图5-29 电容式闪光继电器结构原理

978-7-111-33770-6-Chapter05-31.jpg

图5-30 带继电器的晶体管闪光器

1)有触点式晶体管闪光器(带继电器)。带继电器晶体管闪光器基本结构如图5-30所示。它由一个晶体管开关电路和一个继电器组成。

工作原理:图中K为常闭触点,当磁化线圈K通电后,常闭触点K受电磁力作用断开,当接通转向灯开关,电流由蓄电池+→R0→常闭触点K→转向灯开关S→左转向灯(或右转向灯)→搭铁,形成回路。转向灯亮,此时电流流经R0电阻时产生的压降,为晶体管VT提供了导通电压,VT导通,集电极电流IC流经K磁化线圈,使常闭触点K断开,转向灯灭。IC流经K磁化线圈的同时,基极电流IB为电容器C提供充电电流:电流由蓄电池+→晶体管集电极e→晶体管基极b→电容器C→转向灯开关S→左转向灯(或右转向灯)→搭铁。随着电容器逐渐充满电,充电电流IB逐渐减小,IC也逐渐减小,最终K磁化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不足以吸下触点,常闭触点K闭合,转向灯再次点亮。同时R1R2、C、K构成电容器的放电回路。随着放电电流的逐渐减小,VT再次导通,继电器控制常闭触点K不断的打开闭合,转向灯不停地闪烁。

2)无触点式晶体管闪光器。无触点式晶体管闪光器基本结构如图5-31所示。

无触点式晶体管闪光器的工作原理:当接通转向灯开关,电阻R2R1与C串联的这两条电路为VT1提供了正向压降,VT1导通,VT2和VT3截止,此时转向灯不亮。随着电容C逐渐充满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VT1由导通变为截止,A点电位升高,达到VT2正向偏压时,VT2导通,VT3也随之导通,转向灯亮。同时,电容器经R2R1构成的回路放电,之后电容器再次充电,VT1再次导通,如此循环往复,转向灯达到闪烁的效果。

978-7-111-33770-6-Chapter05-32.jpg

图5-31 无触点式晶体管闪光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