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舞台艺术1986-2005年发展历程

广西通志:舞台艺术1986-2005年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至2005年,广西的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舞台艺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在艰难和奋进中发展。加上艺术生产资金不足,以致人才外流,演员老化,艺术水准下滑。面对这一历史变迁,文化主管部门制定了“立足改革,出作品、出人才,努力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事业”“面向群众,跟上时代,立足革新,振兴戏剧”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舞台艺术的发展。

广西通志:舞台艺术1986-2005年发展历程

1986年至2005年,广西的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舞台艺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在艰难和奋进中发展。

1986年,全自治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15个,其中国营剧团112个、集体经营剧团3个。全年演出剧(节)目688台次。新创作并演出的剧(节)目287个。全年演出8500场,观众1518万人次。其中,农村场次4700场,观众487万人次。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文化娱乐形式多元化的影响,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很大变化,戏剧特别是戏曲观众人数锐减,剧团处于不演不亏、多演多亏的困境。加上艺术生产资金不足,以致人才外流,演员老化,艺术水准下滑。面对这一历史变迁,文化主管部门制定了“立足改革,出作品、出人才,努力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事业”“面向群众,跟上时代,立足革新,振兴戏剧”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舞台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们运用新观念、新手法,在不同程度上作革新尝试,创作了《泥马泪》《羽人梦》《深宫棋怨》《山风》《潘曼小传》《一架古老的水车》《红水河,太阳河》《拧》《摆嘎摆》《海恋》《抖杠》《晃圈》《小跳板》《埋美打油茶》《望乡亭》《新官上任记》等一批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作品。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迅速成长。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广西文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措施,确定了广西文艺事业发展的人才战略、精品战略和利用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三大战略,并制定了《广西实施“戏剧强省工程”规划》。与此同时,文化主管部门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步伐,强化剧团内部管理,增强剧团的活力和战斗力,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艺术创作和演出呈现良好势头。(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期,问鼎全国顶尖奖项的优秀作品接踵而至。如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瓦氏夫人》、桂剧《商海搭错船》《风采壮妹》《漓江燕》《大儒还乡》、粤剧《月到中秋》《紫金锤》、民族音乐剧白莲》、儿童音乐剧《太阳童谣》、舞剧《妈勒访天边》、木偶芭蕾舞剧《小美人鱼》、邕剧《开泰新声》、京剧霸王别姬》、大型舞蹈音诗《咕哩美》、大型歌舞《漓江诗情》《八桂大歌》、魔术《牌技》、文场《春兰吟》等剧(节)目分别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

2005年,有艺术表演团体118个,从业人员4352人。有高级职称532 人,中级职称887人。新排上演剧目35 个。全年共演出1.23万场,观众1318万人次。其中,农村场次6000场,观众706万人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