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1986-2005年杂技曲艺表演团体

广西通志:1986-2005年杂技曲艺表演团体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杂技表演团体1986年,全自治区有杂技团体5个,演职员有189人。2000年至2002年,先后3次为越南河内杂技团培训演员共30名,传授节目17个。防城港市杂技团成立于1993年10月。常年以木轮车为运输工具在乡、镇、村为群众演出,有“农民杂技团”之称。是广西唯一的专业曲艺表演团体,事业单位,隶属桂林市文化局。以创作和表演广西地方传统曲艺为主,也适时上演一些民族歌舞戏曲。

广西通志:1986-2005年杂技曲艺表演团体

杂技表演团体

1986年,全自治区有杂技团体5个,演职员有189人。其中自治区级1个,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杂技团,72人;市级1个,为桂林市杂技团,50人;县(市)级3个,为陆川县魔术杂技团(集体所有制单位,21人),博白县杂技团(23人),玉林市杂技团(23人)。至2005年,全自治区有杂技团体5个,共212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杂技团70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4人;桂林市杂技团47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9人;防城港市杂技团35人;玉林市玉州区杂技团7人,中级职称2人;博白县杂技团53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杂技团 1986年,有演职员72人。设演员队、乐队、舞台美术工作队、行政办公室和人事老干科5个部门。1990年2月,18名广西艺术学校首届杂技专业中专毕业生分配进团,增设演员二队。1994年至1999年开设广西杂技团蓓蕾艺术学校。1998年增设艺术资料工作室,撤销乐队建制,其他部门不变。1999年增设艺术创编室和演出部。2001年12月接纳蓓蕾艺术学校学员19人,并设置青年演出队,演员队增至3个。2002年3个演出队合并为1个演员队。2003年5月,与广西艺术学校联合办学,建立以定向培养、择优录取、学制6年的杂技专业班。至2005年,有演职员70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4人。设艺术编导室、舞美综合业务部、演出业务部、演员队、教学组等部门。

1986年以来创编演出的节目主要有《小跳板》《晃圈》《浪桥飞人》《双人秋千顶技》以及主题杂技晚会《仿古杂技》《广西少年民族杂技》《赶太阳》等。其中《仿古杂技》曾应邀进京公演,到怀仁堂向中央领导作汇报演出。20年来剧团坚持深入基层,到过全自治区所有县份为群众演出,还经常到部队作慰问演出。到过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17个省(地区)演出。到美国、爱尔兰、英国、墨西哥、越南日本、法国、坦桑尼亚、赞比亚、加纳、纳米比亚、赤道几内亚、奥地利、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韩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等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2000年至2002年,先后3次为越南河内杂技团培训演员共30名,传授节目17个。

1986年后多次参加国内外杂技赛事和评奖,有18个节目25次获金、银奖和一、二等奖。其中《抖杠》先后获中南区赛、全国赛、法国巴黎世界赛金奖、一等奖;《小顶碗》《柔术滚灯》1988年获新苗杯全国赛金质奖和银质奖;《小跳板》1989年获吴桥国际杂技赛银狮奖;《仿古杂技》《高台定车》《浪桥飞人》《柔术滚灯》《赶太阳》《小跳板》《晃圈》等7个节目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桂林市杂技团 1986年有演职员50人,2005年有演职员47人。创编演出的节目主要有《双顶技》《高车踢碗》《双顶碗》《椅子顶》《空中造型》《走钢丝》《水流星》《伞技》《晃板打蛋》《六人排椅》《空中坐椅》《绸吊》《大型魔术》《柔术滚杯》《顶花坛》《牌技》等。曾为来访的喀麦隆、加拿大、菲律宾、美国、冰岛等国家领导人和亚、非、欧、美、澳各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参观、访问团作招待演出;应邀赴日本、美国及中东、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魔术《牌技》2000年10月获第2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银奖;2001年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美国国际魔术师第73届年会比赛中获银奖,同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2年获第25届世界魔术研讨会唯一最高金奖“金狮奖”,是中国获得此项大赛金奖第一人。滑稽表演《县官乐》1993年获第2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995年10月获桂林市“朗臣杯”南北魔术邀请赛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杂技“金菊奖”滑稽节目邀请赛特别奖。

防城港市杂技团 成立于1993年10月。属企业性质。主要经营演出杂技、魔术。2005年有演职员35人。

玉林市玉州区杂技团 演出的节目主要有《狮子舞》《空中飞人》《口技》《车技》等几十个。20世纪90年代初,剧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另外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歌舞剧团,不久后歌舞剧团解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人员老化等种种原因,剧团逐步走向下坡,只能以小分队的形式在本地进行演出活动。21世纪,剧团除退休人员外,在职人员仅剩7人。(www.xing528.com)

博白县杂技团 1986年有演职员23人,2005年有演职员53人。1999年加挂玉林市杂技团牌子。创编、演出的主要节目有《叠罗汉》《高台定车》《双重晃板》《抢椅子》《扛竿》《抖空竹》《顶碗》《地圈》《走钢丝》《高车踢碗》《跳板》等60多个。其中1999年创作的《双扛竿》,2001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常年以木轮车为运输工具在乡、镇、村为群众演出,有“农民杂技团”之称。十几年来一直占领广东春班演出市场,保持每年演出200场以上,最多时一年超过500场,走出一条“小剧团创大效益”路子。曾多次到日本、美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访、文化交流及商业性演出。 2000年赴新加坡演出时,为正在当地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领导作专场演出。2004年赴泰国演出,遇印度洋海啸,为当地赈灾义演5场。

曲艺团体

长期以来,广西曲艺仅有桂林市曲艺团一个专业团体。一些歌舞团、文艺队也上演和创作曲艺节目。1987年,桂林市曲艺队易名为桂林市曲艺团,其他地区一些业余曲艺社团纷纷重建和组建。

桂林市曲艺团,1986年时称桂林市曲艺队,有演职员24人。是广西唯一的专业曲艺表演团体,事业单位,隶属桂林市文化局。1987年6月改现名。以创作和表演广西地方传统曲艺为主,也适时上演一些民族歌舞戏曲。至2005年有演职员47人,其中创、编、导、演、乐及舞美专业人员39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6人。

1987年至1999年,曲艺团从传统曲目的挖掘和整理转向新曲艺节目的创作演出。先后创作演出了《新官上任记》《春兰吟》《漓江行》《热血金穗》等一批优秀新曲艺节目。其中,《春兰吟》《漓江行》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春兰吟》获得文化部文华新节目奖,开创了广西小型文艺节目获文华奖的先河。《新官上任记》《春兰吟》《漓江行》《热血金穗》等曲目先后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999年12月后,创作的重心转向广西本土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曲种的发掘和创新,又创作演出了壮族天琴弹唱《漓水谣》、京族弹唱《白鹭缘》、苗族尼呐哩《偷脚印》、瑶族铃鼓《一张泥巴照》、壮族师公锣鼓《壮歌飞扬》等优秀少数民族曲艺节目,这些节目分别参加了第2届和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并获奖,《漓水谣》获第5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