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曲艺创作与作品概述

广西通志:曲艺创作与作品概述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年桂林市曲艺团创作的广西文场《春兰吟》获第2届中国曲艺牡丹奖,1997年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和文化部第7届文华新节目奖,开创广西小型文艺节目获文华奖的先河。李刚重男轻女,妻子生下女孩后,将其遗弃。1993年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1997年获第7届文华新节目奖,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代乡长赶回来,王义被开除,并被公安局立案审查。在换届选举时,王义意外地当选乡长。

广西通志:曲艺创作与作品概述

1986年至2005年,曲艺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并注重对少数民族曲艺的挖掘、收集、整理和创新。传统代表曲种经过曲艺家们的创新,既保留传统音乐的特色,又融入和吸收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元素及现代音乐元素。

1995年桂林市曲艺团创作的广西文场《春兰吟》获第2届中国曲艺牡丹奖,1997年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和文化部第7届文华新节目奖,开创广西小型文艺节目获文华奖的先河。同年创作的壮族末伦《漓江行》,强化视觉造型的载歌载舞扇化舞韵,曲调明快高亢,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情感,先后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和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4年创作的壮族天琴弹唱《漓水谣》,除保留了原有的音乐特色和表演特点外又做了创新,在多次曲艺比赛中获奖。代表作品有《双送子》《春兰吟》《漓江行》《蝴蝶歌飞》《偷脚印》《唱天谣》《漓水谣》《白鹭缘》等。

《埋美打油茶侗族琵琶歌曲目。郑光松、郑焕作词,陈国凡编曲,赖桂秋首唱。曲本1985年发表于《曲艺》,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描写美丽聪明的新娘埋美破除大吃大喝接新娘的旧风俗,改用打油茶招待客人,既热闹又简朴,大家十分满意。作品通过埋美巧妙安排婚礼的情节,赞扬侗家青年移风易俗的风尚。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望乡亭》文场曲目。张绍伯、李维邦作词,刘正国编曲,章文林、刘万生艺术指导。熊超群、雷玛玟1985年首唱。描写中国台湾地区柳州籍的国民党将军,一天去拜访亲友,看到一盒来自祖国大陆的广西文场录音带。他把录音带借回家里播放,没想到演唱者正是自己日夜思念、阔别数十载的爱妻赵思琴,演唱的曲目就是当年他们夫妻合作的《望乡亭》。老将军顿时泪如泉涌,心潮难平。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新官上任记》零零落曲目。敏子作词,何红玉编曲。桂林市曲艺团王冠、邓安琪1985年首唱。新厂长梁自强一上任就遇上棘手的分房问题:前任厂长的儿子在外单位已分到房子,却还想占厂里的房子。梁厂长顶住压力,按政策制定新的分房方案,得到群众拥护。1986年参加全国曲艺新曲目比赛,获音乐设计、演出、伴奏3个三等奖,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婴儿还娘》说唱曲目。覃瑞祥作词。李刚重男轻女,妻子生下女孩后,将其遗弃。姐姐秀群得知弟弟添喜,赶来探亲。走到路口发现弃婴,将女婴抱至弟弟家,却不见弟弟的女儿。李刚欺骗姐姐说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秀群安慰他,并说在路上捡了个孩子,就给你们抚养成人吧。李刚妻子接过孩子一看,正是自己的孩子。姐姐用事实教育弟弟 “劝世人定要尊重儿童和妇女,切勿做忘恩负义人”。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双送子》卜牙曲目。1993年创作。张桂斌、谭继明作词,黄玉英编曲,张桂斌导演。覃振培、蒋素梅演唱。描写身为分管政法工作的地区副专员大义灭亲,要送犯罪的儿子去自首,但溺爱孙子的老奶奶不依不饶,副专员耐心说服了母亲。1993年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漓江行》末伦曲目。1995年创作。苏韶芬作词,阳继福(执笔)、何红玉编曲。桂林市曲艺团叶春桃、李燕首唱。故事梗概:20世纪70年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陪同外宾到桂林访问,在芦笛岩看见烟囱冒黑烟,游漓江又看到南溪河口流黑水,便批评说:“漓江污染成这个样子,还能‘甲天下’吗?”随后桂林市委大力治理漓江,成效显著,市容市貌大为改观。1986年邓小平再次到桂林时说:“漓江的水又变清了。”曲目一改传统末伦调式简单、旋律单调的缺点,灵活运用南北路曲调,并吸收其他音乐元素以提高表现力,又改变传统末伦坐唱的呆板形式,以扇化舞韵表达内涵。1995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1997年获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春兰吟》文场曲目。1995年创作。李侃作词,何红玉(执笔)、阳继福编曲,黄婉秋导演。桂林市曲艺团李伟群首唱。作品通过一个老花农回忆朱德同志当年看望他并给他送兰花的情景,刻画了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朱总司令与一个普通老百姓同松土、共种花,一起咏唱人生的生动形象。该作品题材重大,选材角度新,以小见大,非常适合用曲艺形式表现。曲谱既保留了传统文场音乐的特色,又融进了新的音乐元素,明丽、婉约、抒情。演唱者尝试有机地融进当代人演唱民歌及演唱兄弟曲种时的科学方法。1995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1997年获第7届文华新节目奖,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热血金穗》桂林渔鼓曲目。1995年创作。李侃作词,阳继福编曲,陈秀芬导演。桂林市曲艺团张文英、叶春桃首唱。1995年8月10日,桂林市西环路发生歹徒持枪抢劫银行案,值班的两名女营业员临危不惧,奋起抗暴,与丧心病狂的歹徒作斗争,用鲜血保卫国家财产,被评为“全国农村金融卫士”,被列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其中一人出席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曲目以两名女营业员的英雄事迹为原型进行创作,并在音乐方面进行革新,借鉴姊妹艺术的表现形式,表演中运用对唱、齐唱、伴唱、伴舞等多种形式,成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保留节目。1998年代表广西参加第3届中国曲艺节展演。2001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www.xing528.com)

《代代乡长》故事曲目。蓝雅著。发表于《故事会》1996年5月号。新任代乡长带队外出考察,试用人员王义当上代代乡长。他依法处理乡干部拖欠的吃喝账,拆掉10多家违章建筑,但在拆迁中打伤饭店老板。代乡长赶回来,王义被开除,并被公安局立案审查。在换届选举时,王义意外地当选乡长。然而,他刚作完就职讲话,却被公安局传讯……1996年获全国中篇故事大奖赛第一名。1997年获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后改成剧本,江苏连云港市淮剧团移植赴京献演。

《蝴蝶歌飞》铃鼓曲目。邱有源作词,蓝启金编曲,龙杰锋导演。贺州市八步区山歌剧团2004年首演。根据《明史》记载的贺州瑶女进宫,由宫女成为皇妃,生下皇子,被追谥为明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的故事编写,揭示深宫后妃争宠夺香的复杂内幕,塑造了一个屡遭迫害却深明大义的瑶女形象。2004年获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二等奖。2006年文学脚本(剧本)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偷脚印》尼呐哩曲目。该曲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亮相舞台。杨戈平、王志梧作词,刘筱媛编曲。2004年桂林市曲艺团首演。描写苗家姑娘美群即将出嫁,按照传统习俗要为新郎家人每人做一双新布鞋,但不许打听尺寸,只能偷脚印。小姑要考考未来的嫂子,处处设防,新郎急得团团转。后来美群在春插比赛中巧妙地量下小姑的脚印。姑嫂两朵寨花暗中较量,表演一段情趣横生的戏剧故事。说唱中伴有舞蹈。2004年获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二等奖。

《唱天谣》天琴弹唱曲目。2004年创作。梁绍武作词,范西姆编曲,林海翻译、导演。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演唱。描述一群壮族姑娘弹奏天琴,邀请壮族山寨歌王加入她们的行列,吟唱传统歌谣,共同赞颂壮乡山美、水美、人美。2004年获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二等奖。

壮族天琴弹唱《漓水谣》剧照(2004年)

《漓水谣》天琴弹唱曲目。李侃作词,谭宪曾编曲,李伟群导演。桂林市曲艺团2004年首演。老外婆寒来暑往,坚持20年,撑着竹排到江中捞取垃圾运到岸上垃圾池中,并劝说游人不要往江中丢垃圾。在她感召下,一些青少年也跟着她去巡护漓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观看后评价:“天琴服装漂亮,导演漂亮,导得好,动起来了,是人与大自然和谐,挺亮的。”两年间演出近百场。2004年获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全国第3届“四进社区”文艺精品展演银奖。2006年获第5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白鹭缘》弹唱曲目。胡红一作词,廖美材、林海编曲,覃国康、李伟群导演。桂林市曲艺团2004年首演。60年前一个京族少年在金滩捡到一对受伤的白鹭,他弹着独弦琴精心喂养,白鹭痊愈后,将它们送回大自然。白鹭在第二年三月初三带着更多的伙伴来到金滩安家,直到九月九才飞到很远的地方过冬。光阴似箭,爱鸟的少年变成两鬓斑白的阿公,他带着孙女阿娇爱鸟护鸟,让美丽的金滩成为几万只白鹭温暖的家。阿公病倒了,在远方过冬的白鹭心灵感应,提前飞回金滩,可是,没有看见弹琴人,只好飞走。就在此时,阿娇弹拨起阿公留下的独弦琴,美妙的琴声回荡在海宇天际,白鹭听到琴声的召唤,又都飞了回来。2004年获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和最佳作品奖。

京族弹唱《白鹭缘》剧照(200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