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音乐创作及作品

广西通志:音乐创作及作品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一部分年轻的音乐工作者不满足这种创作现状,寻求创作上的突破。根据这种理论认识的提升,以傅磬为代表的一批年轻音乐工作者进行音乐“民族风格”的创作探索,《一架古老的水车》《红水河,太阳河》等一批探索性作品应运而生。1997年获广西民族音乐舞蹈调演作品一等奖。曲调上有对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提炼,民族风格的广泛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广西通志:音乐创作及作品

1986年至2005年,广西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6年至1996年为广西音乐创作承前启后的阶段,1997年至2005年为音乐创作的创新发展阶段。

在承前启后这个阶段,音乐创作继承了前人总结出来的“民族风格”的音乐创作方法,这些方法形成了某种模式。如创作壮族歌曲用“3673”“52562”“51253”等音型来构成旋律的骨干音或旋律发展的动机;再如采用民族民间歌曲中常用的衬词来突显歌曲的民族风格,或直接将民歌进行改编套上歌词。这些创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983年广西戏剧研究室编撰民歌集《歌海浪花》辑录了80多首歌曲,每一首歌曲的后面都有说明是根据什么民歌来改编、创作的。这些都是前人创作经验的总结,这本歌曲集是运用这种经验创作的范例。与此同时一部分年轻的音乐工作者不满足这种创作现状,寻求创作上的突破。他们认为音乐的“民族风格”是具有广义性与包容性的。以壮族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例来说明:《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根据流传于桂北一带的汉族民歌《石榴青》改编创作,《石榴青》在壮、汉杂居的民族区域中广为当地民众所喜爱,因此虽为汉族民歌但也有着壮族民歌的因子融入里面。由于在普及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被人们冠以“刘三姐”“壮族民歌”这些民族文化元素的帽子,壮族文化的元素得以强化,外省区的民众在这首歌好听好唱的渲染中潜移默化地认可了这是壮族民歌,广西本地的民众也逐渐地接受了这种意识的反馈,这首歌曲逐渐演变为被大众认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壮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传播过程呈现了以汉族民歌创作的歌曲由于具备了壮族的文化元素,从而演变为壮族民歌,体现出“民族风格”的广泛性与包容性。根据这种理论认识的提升,以傅磬为代表的一批年轻音乐工作者进行音乐“民族风格”的创作探索,《一架古老的水车》《红水河,太阳河》等一批探索性作品应运而生。

经过前一个阶段的探索,1997年到2005年广西的音乐创作进入了创新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音乐创作把“民族风格”与艺术个性作为追求点,从“民族风格”的广泛性、包容性的角度来认识艺术的个性,因此音乐的创作不再拘泥于每个作品都要有某首民歌的原型或出处,而是把民歌的元素作为一种色彩来传递出作品的文化意味,烘托出作品的艺术个性张力,音乐创作呈现出蓬勃的气象。代表性作品有《老王》《瑶山青》《花山印象》《三月三,九月九》等。

歌曲作品

《小小牵牛花》张玉柱作词,践明作曲,1988年创作。作品用明喻的手法把牵牛花比喻成小喇叭,同时又暗喻着小喇叭是儿童的心声,唱出了农家的欢乐,表达了农民走向富裕的喜悦心情和农家儿童热爱党、热爱国家的诚挚情意。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一架古老的水车》独唱。麦展穗作词,傅磬作曲,1989年创作。作品把一架古老的水车比拟成一个孜孜不倦工作的人,伴随着晨曦的升起、夕阳的落下,转出一片绿色的生命、一个绿色的希望。广西壮族特性化的音调把古老水车与传统精神揉为一体,通俗化的音乐元素则把现代化气息和未来的希望勾连了起来。曲调深沉、悠扬,形象鲜明。获首届广西民族通俗歌曲大奖赛一等奖。

《中午的太阳》梁绍武作词,谭天作曲,1990年创作、首演。同年获广西首届民族通俗歌曲演唱大赛创作一等奖。1993年获第2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茶林晨曲》女声小组唱。1990年创作、首演。麦展穗作词,黄有异作曲。同年获全国《广播新歌》金奖。

《红水河,太阳河》曾宪瑞作词,亓元丰作曲,1990年创作。作品把壮族人民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揉入红水河的性格之中,具有明亮流畅而又富于激情的特点。1993年获第2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北部湾情歌》梁绍武作词,唐力作曲,1995年创作。取材于京族民歌《赶海》,作品既保持原民歌的韵味又融合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很好地表现出京族的风情。1995年获第3届中国花城杯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铜奖。1997年获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中央电视台《音乐·戏曲》栏目曾长期作为片头音乐。

父亲》女声独唱。魏敏作词,张文明作曲,1995年创作、首演。获广西民族歌曲评选优秀创作奖。

《壮乡印象》潘荣生作词,林海东作曲,1995年创作。作品以壮族三声部民歌素材并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进行创编,在声部的运用上跳出了传统支声声部的模糊性,使三个声部旋律线条清晰、质朴、明丽,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把壮乡欣欣向荣的景象较好地表达了出来。1996年获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1997年获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老王》叙事歌曲。张仁胜作词,傅磬作曲,1996年创作。作品以一个老乡的口吻叙说扶贫干部老王进山寨访贫,带领乡亲们致富,富起来的乡亲们依依不舍送老王下山回城的故事。平实、真挚地展现了老王的人民公仆形象。歌曲的引子、间奏、尾声运用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歌音调作伴唱,起到了“兴”“应”“和”之功用,成为歌曲的抒情部分,与歌曲的主题叙事音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996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首好歌奖。1997年获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2年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MTV一等奖。《求是》杂志2004年第10期刊登。

歌曲《老王》登上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别的咱们管不着》男声小组唱。黄有异作词、作曲,1997年创作,广西歌舞剧团首演。1997年获广西民族音乐舞蹈调演作品一等奖。

《三月三,九月九》合唱。潘琦作词,傅磬作曲,1998年创作。作品以三月三、九月九这种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作为气氛渲染点,描摹各民族兄弟姐妹携手共创未来的奋上情绪。曲调上有对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提炼,民族风格的广泛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首好歌奖。2001年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一等奖。

《乡村社戏》独唱。梅帅元作词,何超立作曲,1999年创作。以秋收后壮乡农民在村里自娱自乐地上台唱大戏为作品的切入点,反映出由过去请戏班唱戏到现在自己演戏的一种文化消费的变化,表达了壮乡人民走上致富之路、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的喜悦心情。旋律吸收了壮族民歌与壮剧曲调特点,独唱与伴唱穿插交替,乡土气息揉入民间戏曲的韵味,别具风格。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首好歌奖。2001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瑶山青》麦展穗作词,陈述刘作曲,2000年创作。作品描绘大瑶山春天来临的景象:春雨、溪水、青山杜鹃茶花、姑娘、小伙在春天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民族音调中加入了花腔唱段,用美声的唱法和旋法来演绎民歌意味,风格独特。2003年获第3届中国音乐金钟奖。(www.xing528.com)

毛南族小阿妹》女声二重唱。钟庆民作曲,2000年创作,广西歌舞剧团首演。200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56个祝福”展演。

《壮家妹》独唱。麦展穗作词,金凤浩作曲。以劳动生活和传统歌节为背景,通过对壮家姑娘蒸制五色香糯饭,与小伙子们在歌圩上欢歌笑语等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壮乡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洁爱情的向往。曲调优美、活泼,热烈欢快又不失典雅细腻,将诗情画意与淳朴的民风结合在一起。1999年获中国《广播新歌》一等奖、中国艺术歌曲电视大奖赛金奖。2001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挑着好日子山过山》蓝怀昌作词,傅磬作曲,2002年创作。表达山里人不畏艰辛、创建美好家园的好心情,刻画西部人民肩负生活重担奔小康的豪情与气概。音调取材于那坡黑衣壮“尼的呀”旋律元素,高亢嘹亮,宽广优美;节奏对比强烈,富于律动性。2003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首好歌奖、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荣誉奖。2006年获第5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山歌牵出月亮来》胡红一作词,何超立作曲。歌曲勾勒出穿花彩裙的阿妹和吹木叶的阿哥相会时丢个眼神哥心醉、离去时流连不舍,以及太阳落山、阿哥的山歌牵出月亮来的画面感。2004年获全国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声乐组合与流行歌手独唱新作品创作一等奖。2006年获第5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民族器乐曲作品

《节日的侗乡》芦笙独奏。覃大川、覃国伟作曲,1992年创作,广西歌舞剧团民乐队首演。乐曲表现节日的侗族人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1992年获全自治区首届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比赛作品创作一等奖。

《山歌好比春江水》琵琶独奏,由歌舞剧《刘三姐》选段改编而成。韦京宇编曲。1993年获全国天韵杯琵琶曲创编比赛二等奖。

《山道弯弯见矮马》马骨胡齐奏。黄有异作曲,1997年创作,广西歌舞剧团民乐队首演。描写矮马高兴时轻松奔跑,疲劳时顽皮耍赖,艰险处不顾蹄下打滑而拼力前进的可爱性格,以广西德保民歌及壮剧音乐素材创作而成。1997年在庆祝广西有线电视台5周年台庆电视晚会上献演。1999年台湾摇篮唱片公司出版CD,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民乐集成第13辑。1997年获广西民族音乐舞蹈调演器乐作品一等奖。

马骨胡齐奏剧照

《侗寨狂欢夜》芦笙独奏。覃国伟、覃大川作曲,1998创作,广西歌舞剧团首演。描写丰收、富裕后的侗族人民开怀畅饮,欢歌狂舞。2001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花山印象》古筝独奏。王小昆、王岚岚2000年创作。这是一首运用自由十二音序列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民族器乐曲作品,描绘神秘的花山崖壁画留给人们的种种遐想。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传递出悠悠远古的意味,十二音序列的现代技法则把现代人的感怀和张扬个性表露无余。2001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音乐创作》2003年第3期发表。

交响乐作品

《喜讯》(又名《冠军之杯》)管弦乐。何超立作曲,1997年创作、首演。歌颂中国的体育健儿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光。1997年获广西民族音乐舞蹈调演器乐作品二等奖。

《刘三姐主题变奏曲》朱诵邠(特邀)作曲,1999年创作,9月自治区交响乐团在第6届广州羊城音乐会上首演。作品以原歌舞剧《刘三姐》的音乐作素材,表现刘三姐大胆泼辣、追求自由的性格,以及毫不妥协、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刘三姐》交响序曲。冼华、冼振中作曲,1999年5月创作,2000年11月自治区交响乐团首演。第一乐章:山歌好比春江水,描绘三姐从远方来广西传歌;第二乐章:歌圩夜,描写三姐与阿牛的爱情;第三乐章:茶园盘歌,展示人们的劳动、对歌等生活场面;第四乐章:三姐山歌代代传,赞美、歌颂歌仙刘三姐。

《刘三姐》管弦乐组曲。何超立作曲,1999年6月创作,9月自治区交响乐团在第6届广州羊城音乐会上首演。表现歌仙刘三姐勤劳、智慧、美丽、善良,不畏强权,勇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