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霜冻与倒春寒对陕西农业生产的影响

霜冻与倒春寒对陕西农业生产的影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倒春寒是春季气温回升后又急剧回落,持续偏低,前暖后冷,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气象学中倒春寒指春季5日平均气温超过10℃后,受冷空气袭击气温快速下降,持续数日造成作物冻害。陕西省地处北温带,南北狭长,受霜冻和倒春寒影响大。1990年春寒多雨雪,咸阳等地遭受冻害,1~4月全省大部倒春寒,一些地区农作物受冻。2015年未发生严重霜冻和倒春寒。

霜冻与倒春寒对陕西农业生产的影响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饱和,地面温度低于0℃时物体上凝结而成的白色冰晶;霜冻是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造成农作物受损或死亡。倒春寒是春季气温回升后又急剧回落,持续偏低,前暖后冷,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气象学倒春寒指春季5日平均气温超过10℃后,受冷空气袭击气温快速下降,持续数日造成作物冻害。各地春播和作物返青时间不同,倒春寒时段与强度指标也有差异。陕西省地处北温带,南北狭长,受霜冻和倒春寒影响大。

1986年春霜出现在3~4月份,渭北是主要受灾地区。秋霜发生于9~10月份,陕北是主要受害地区。1987年10~11月份有两次强寒潮,48小时降温10~15℃,关中地区部分秋菜严重受冻。

1990年春寒多雨雪,咸阳等地遭受冻害,1~4月全省大部倒春寒,一些地区农作物受冻。1991年3月下旬、4月中旬两次倒春寒,油菜冻害较重。1993年8~9月份陕南阴雨低温致山区“秋封”严重。

1996年2月中旬气温先升后降,延安地区数万亩小麦发生冻融交替型冻害,3月中旬至4月中旬全省大部地区持续气温低,农事活动推迟。

2003年4月上、中旬,陕西出现两次较大范围降温。4月8~9日,陕北日平均气温下降6~8℃,关中下降3~6℃。4月17~18日,陕北下降8~12℃,关中下降7~11℃,陕南下降5~8℃,对果树开花造成严重影响。

2006年4月11~13日,全省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大风降温和沙尘天气,日平均气温下降8~15℃,局部有降雨、降雪,对盛花期的梨、苹果等经济作物造成冻害。同年9月8~10日,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出现降温天气,陕北日平均气温下降10~12℃,关中北部下降8~10℃,关中南部、陕南下降4~6℃。榆林地区提前20天出现初霜冻,造成神木、府谷、靖边定边、子洲、横山等县56个乡镇作物严重冻灾,靖边、定边县全面受灾,粮食作物减产三至五成,经济作物减产五至八成。2007年秋后强降温过程明显,秋霖低温灾害严重,陕北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秋作物受灾严重。(www.xing528.com)

2008年1月底前后,全省出现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积雪覆盖面积90%以上。农作物受灾39万亩、绝收1.8万亩,4.8万座蔬菜温室大棚受损,蔬菜受冻,直接经济损失4.57亿元。同年4月10~24日,12月3~6日、20~22日,还出现3次强降温天气,雪灾、低温累计造成500万亩农作物受灾,绝收6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6.8亿元。

2009年初冬全省性低温冷冻、雪灾及大雾天气,集中降雪出现在夜间至凌晨,造成75个县受灾,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遭受重创。2010年2月和4月出现两次强降温天气。4月11~15日全省出现低温雨雪、倒春寒和霜冻天气,日平均气温陕北下降10~12℃,关中、陕南下降8~10℃,陕北最低气温-8℃。全省61个县受灾,粮食作物大幅减产,苹果、核桃等果类花蕾受损严重。全省农作物受灾892万亩,绝收12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0.9亿元。

2012年3月、11月和1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持续偏低,致使11.8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3.9万亩,绝收1.1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100万元。同年4月5~10日,全省性出现两次较强倒春寒天气,对苹果、猕猴桃、核桃等果树造成严重影响,延安南部、渭北西部苹果花朵受冻率45%以上,延安北部苹果花蕾受冻率80%以上,宜君、黄龙、商洛等地核桃花大面积受冻致死,周至、眉县猕猴桃幼苗受冻严重。

2013年4月5~7日、17~22日,陕北、渭北等苹果、猕猴桃、核桃种植区2次遭遇寒潮,果树冻花,23个县276万亩作物受灾,绝收7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2.21亿元。

2014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榆林、延安、渭北发生低温冻害,榆林市连续两次遭遇寒潮天气,春播青苗大面积冻损,设施农业大棚大面积受损,玉米土豆、蔬菜等农作物损失惨重。9个县3万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6.75万亩,绝收1.6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370万元。2015年未发生严重霜冻和倒春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