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史:石闵的父亲与石勒王朝的灭亡

魏晋史:石闵的父亲与石勒王朝的灭亡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闵原本是汉族,其父是冉瞻,所以石闵本应叫冉闵。当时流民之多、遍布之广,达到了旷世空前的境况。因此,这些命令下达出去之后马上引起了十分震撼的效应。这样一来,后赵王朝的最后希望就此破灭了。自石勒于晋成帝咸和三年称王,至晋穆帝永和六年石鉴被杀,后赵一共二主四子,仅仅过了二十三年的时间,一场空忙,在最终的这场大屠杀当中,全族成灰。石虎积恶一生,杀人无数,自弃于人道。

魏晋史:石闵的父亲与石勒王朝的灭亡

石闵原本是汉族,其父是冉瞻,所以石闵本应叫冉闵。为什么他却变成了石虎的养孙呢?当西晋政权颠覆的时候,中原地区主要反抗胡族统治的是“乞活军”。所谓乞活,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活下去才造反。这也许是这一时期独特的政治生态,乱世出流民,流民扰乱世,形成恶性循环。当时流民之多、遍布之广,达到了旷世空前的境况。这些流民后来形成了组织就是“乞活军”。

冉瞻正是这支流民军队当中的一员,他在年仅12岁的时候被石勒俘获,石勒就命令石虎把他收为养子。由此,冉瞻一家就改姓了石,儿子冉闵也就自然成了石虎的养孙。

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近日孙伏都等人构逆,支党伏谋,余皆不问。自今日起,与本官同心者留于城内,不同心者听任外出”“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这四道命令如同四道咒符一下子贴到了羯族人的脸上,这四道命令共同组成了《杀胡令》。

胡人进军中原之后,对待汉人完全采取的是种族隔离般的政策,把汉人当成奴才使唤。因此,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对于胡人在总体上是十分不满的,当这种不满一下子爆发出来,那么胡人必将付出血的代价。另一方面,后赵的建立也让胡人的这种压迫更加的合理化、制度化,再加上后赵的皇帝、后赵的皇族基本上都是暴君,让人民的不满更加深重。因此,这些命令下达出去之后马上引起了十分震撼的效应。

这些命令一经下达,引起了北方地区新的一轮纷乱,只不过这回到处逃命的是以前的贵族,是曾经在汉族头上作威作福的羯人们。一些平日里与羯族人交往很多的官员们也纷纷出逃去找自己的生路。大批的羯人开始撤退,准备回到他们原先居住的地方去。

当然,那些羯族的贵族们也不可能束手就擒。于是,一时间羯族的各个宗室纷纷起兵勤王。后赵宗室汝阴王石琨、太尉张举以及王朗等数名赵将召集七万大军,黑压压地直奔邺城。

已成笼中之鸟的石鉴派一个太监暗送密信,召集在外面的羯兵乘邺城空虚的时候开始进攻。谁曾想到,这个太监直接把密信送给了石闵和李农。这样一来,后赵王朝的最后希望就此破灭了。(www.xing528.com)

冉闵、李农杀气腾腾地冲入皇宫,二话不说就把石鉴剁成数段,又杀光石虎邺城内所有的三十八个孙辈,史书上用“尽殪石氏”来形容。石鉴在位,总共也就一百零三天。

自石勒于晋成帝咸和三年(328)称王,至晋穆帝永和六年(350)石鉴被杀,后赵一共二主四子,仅仅过了二十三年的时间,一场空忙,在最终的这场大屠杀当中,全族成灰。

永嘉之乱时期,各个阶层的英雄层出不穷,石虎也应该称得上是当世英雄。但是,其性格过于古怪暴戾,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影响到了他的子孙。

石虎积恶一生,杀人无数,自弃于人道。然而《晋书》也记录了石虎许多治理国家的明智举措,但毁在反复无常,好像盖房子,前盖后拆,永无宁日。一个古代朝廷,要想国祚永驻最重要的是整个政权的稳固性。更何况,在汉族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原地区,倒行逆施长期依靠暴力来维护统治,是难以在中原地区长久扎根的。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只不过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给掩盖了起来,一旦爆发便不可收拾。羯族人最终遭受到了灭族的命运,恐怕这笔账还要算在他们自己头上,尤其是石虎的头上。石虎只能够当一个少数民族的大汗,还不足以在一个文明开化的地域去做真真正正的中原之主。

冉闵确实算得上是一个英雄好汉,论才干与谋略,在十六国时期都数一数二。但是,其颁布的《杀胡令》也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它让汉族人长期以来的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但是在另一方面,有无数无辜的羯族平民在这场屠杀当中被杀害,后来更是发展到根本不问族群只不过有些汉人长得像胡人就被杀害,这明显已经超出了理智的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