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道子:范宁被贬黜后的权臣,主宰东晋朝纲

司马道子:范宁被贬黜后的权臣,主宰东晋朝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宁被贬黜后,司马道子一党的权势更盛。朝廷下诏内外事务皆要咨询司马道子,司马道子行辅政之责,自此司马道子完全掌握了东晋的权力。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叫王恭的人公开跟司马道子作对。正因如此,他才对司马道子在朝中的所作所为无法忍受,曾经在朝堂之上与司马道子多次发生冲突,把矛头完全指向了趋炎附势的王国宝。经历了这样一场大乱,东晋朝廷的统治基础已经出现了动摇,但司马道子还在朝上。

司马道子:范宁被贬黜后的权臣,主宰东晋朝纲

淝水之战后,东晋的孝武帝就沉迷在胜利带来的喜悦之中,一直疏于政事。皇帝一般在这样的一个状态,总会有一个臣子陪着他一块胡闹。对于孝武帝而言那个人就是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就是简文帝司马昱的儿子,他跟孝武帝是兄弟的关系。司马道子时任扬州刺史亦录尚书事,权倾天下,而且他还信仰佛教。他亲近僧尼、宠信小人,尤其宠信时任侍中的王国宝王国宝是王坦之的儿子。又因为司马道子信仰佛教所以各地大兴寺院,寺院的产业越来越严重地干扰东晋的经济

由于实在是看不过去司马道子的所作所为,中书郎范宁向晋孝武帝陈述朝政得失。范宁就是以后写出《后汉书》的范晔的祖父。但是王国宝却诬陷范宁,孝武帝就贬范宁为豫章太守。

范宁被贬黜后,司马道子一党的权势更盛。司马道子还有一张王牌就是皇太妃李陵容的宠爱。

孝武帝后来清醒了,他认为司马道子不是治国之能臣,当时又因王国宝与孝武帝亲近的王珣等人不和,所以孝武帝以外戚王恭为青兖二州刺史、殷仲堪为荆州刺史、郗恢为雍州刺史,以他们作为外援抗衡司马道子的势力,同时留王珣及王雅在朝。

结果司马道子升王国宝为中书令、中领军,又引王国宝堂弟王绪为心腹,让朝政更加混乱不堪。

到了晋太元十七年(392),东晋孝武帝以自己的儿子司马德文为琅玡王,司马道子徙封会稽王,接替了他们父亲原先的岗位

四年之后的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孝武帝被自己后宫的张贵人所杀。孝武帝死后,其长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朝廷下诏内外事务皆要咨询司马道子,司马道子行辅政之责,自此司马道子完全掌握了东晋的权力。

晋朝到了自南迁以来最为黑暗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叫王恭的人公开跟司马道子作对。(www.xing528.com)

王恭,字孝伯,是光禄大夫王蕴的儿子,定皇后之兄长,也是一位清流雅士。他曾经跟从自己的父亲从会稽来到建康,同族的王忱来访问他,看见王恭所坐的簟席很好,于是便问王恭有没有多余的可以给他一个。于是王恭马上就送给了他,结果自己就只能坐草席了。这件事情王忱知道之后很不好意思,王恭却说:“吾平生无长物。”这便是成语“身无长物”的由来。

正因如此,他才对司马道子在朝中的所作所为无法忍受,曾经在朝堂之上与司马道子多次发生冲突,把矛头完全指向了趋炎附势的王国宝。这让司马道子也怕他三分。后来,王国宝竟然还不思悔改,连东宫都给占了。这让王恭愤怒到了极点,联系带兵在外的殷仲堪和桓玄,相约一起起兵诛杀王国宝。

王恭写了一道檄文,列数了王国宝的罪行,这让司马道子也十分慌乱,因为这上边的条条罪状无不跟自己有关系,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够平息下去,势必会威胁到他自己。于是,他只得使出了丢车保帅的这一招,随便给王国宝安了个罪名,直接处斩。

因为有了这样一件事情,司马道子对自己的安全越发的担心,在谯王司马尚之的说服之下,司马道子开始将异姓封疆大吏的土地进行削减,从而加强司马氏刺史的土地。这招致了庾家后人庾楷的不满。

后来庾楷又联络了殷仲堪、桓玄,共同推举王恭作为“盟主”相约共同起事。如果说前一次王恭确实是因为自己义愤填膺才有所行动的话,那么这次王恭可是彻彻底底地被这些士族贵族给利用了。他们起事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为了国家朝政,而完完全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至于推选王恭作为“盟主”也是实实在在不敢承担责任。

司马道子听到这样的消息大为恐惧,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事情的起因他完全没想到会是因为自己招惹了庾楷,他慌忙把军权交给自己16岁的儿子司马元显。

这时,曾经参与过淝水之战的北府兵名将刘牢之被司马元显收买,刘牢之于是倒戈,王恭就这样被叛军所杀。庾楷也兵败,投奔桓玄。刘牢之率北府兵抵御荆州军,桓玄、杨佺期只得回军蔡洲。

经历了这样一场大乱,东晋朝廷的统治基础已经出现了动摇,但司马道子还在朝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