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微地震压裂监测与裂缝综合评估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微地震压裂监测与裂缝综合评估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以后,绝对定位误差已降到10 m以下,并可从微震能量、频谱、波形特征等参数,以及微震位置时空变化等数据得到有关微震发震机制、水力压裂裂缝发育过程的可靠信息,促进了水力压裂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与地面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相结合来进行裂缝综合评估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自然断层和裂缝控制现今应力分布影响水力压裂造缝的展布,但不完全匹配,采用微地震方法可以监测水力压裂造缝的几何展布。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微地震压裂监测与裂缝综合评估

地震压裂监测技术发展很快,从数据采集到分析、解释以及油藏监测,技术逐步配套完善。微地震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检波器技术的提高

微震观测设备的关键部分是井下观测仪器。由于诱生微震能量非常弱,频率很高(约为100 ~1 500 Hz),传播方向复杂,以及井下高温、高压、高腐蚀性的恶劣环境,要求微震监测用井中检波器是高灵敏度、高频、体积小的三分量检波器,其本身及有关连接件、信号传输线等应具有耐高温、高压和耐腐蚀的性能。

2.微地震数据处理精度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后期,微震绝对定位误差仅为12 ~40 m,裂缝走向方位角精度为2° ~6°。2000年以后,绝对定位误差已降到10 m以下,并可从微震能量、频谱、波形特征等参数,以及微震位置时空变化等数据得到有关微震发震机制、水力压裂裂缝发育过程的可靠信息,促进了水力压裂理论和技术的发展。(www.xing528.com)

微地震数据处理定位方法从简单的纵横波时差法、Geiger修正法到现在的网格坍塌算法,定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微地震技术从商业应用到大范围推广仅十几年时间,虽然在国外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在国内,该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推广,相关技术的研究仍需加强(如信号预处理技术、速度建模技术等)。

3.微地震解释方法的多学科渗透

微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非常规透油气藏。随着微地震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其多学科渗透的特点也渐渐表现出来,尤其对地质复杂的地区,裂缝的准确预测需要多学科的渗透研究。

特别是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与地面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相结合来进行裂缝综合评估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自然断层和裂缝控制现今应力分布影响水力压裂造缝的展布,但不完全匹配,采用微地震方法可以监测水力压裂造缝的几何展布。实际上水力压裂裂缝的展布还受到页岩岩石性质变化的影响,可以采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叠后曲率体计算,描述岩石性质和裂缝的变化,与微地震事件相结合,先验性界定易破裂区域,指导该地区未来水力压裂造缝的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