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论述

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论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认为这些社会弊端都是源自政治、经济、社会、人际关系的“大社会化”所带来的问题。(二)无为而治老子将“道法自然”的思想引入国家政治统治中,提出了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的原则。不管是“小国寡民”思想还是“无为而治”思想,都是老子对当时社会形势不满情绪的宣泄,也是老子的一种无奈。老子也知道历史同时间一样不会倒流,“小国寡民”纯粹是思想家老子的梦中呓语,而且无为而治也仅仅可以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使用。

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论述

与此同时,老子也在试图找到化解诸多社会矛盾症结的办法。他首先为他的政治主张寻找哲学上的依据。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万物皆生于道。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一种状态,是万物生长过程中无拘无束、顺势而生、随性生长的状态。连万物之母的“道”都要反过来向自然学习,并以自然的本性来作为自己存在的原则,那何况人呢?

(一)小国寡民

人的痛苦来源于社会以及人本身生存方式的扭曲,返回自然状态是解决社会矛盾和人的精神痛苦的唯一途径,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就是让社会回归“小国寡民”时代。老子主张“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9]。老子为什么主张“小国寡民”呢?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贫富分化严重,阶级关系紧张,战争又多,思想也就越来越多,法令也越来越多。而这些东西越多,似乎人民的痛苦越多,“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60]。又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61]。老子认为这些社会弊端都是源自政治、经济、社会、人际关系的“大社会化”所带来的问题。被“大社会”集合到一起的人们,彼此之间免不了竞争,甚至尔虞我诈,人们过去那种平和和快乐的精神家园已经因此荡然无存了。那怎么办呢?只能回归到“小国寡民”状态才行,只有回归自然,才能重新找到过去那种快乐和平静。为此,老子甚至坚持打碎一切违背自然的东西,“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62]。“小国寡民”之后,人们就可以永远快乐平静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们往往又因为“文明”的诱惑而心生欲望,从因果关系上看,人们自然是先有欲望而后有行动,当欲望暂时无法实现时,欲望就会给人带来挥之不去的精神痛苦。当这个欲望实现之后,人们又会生出别的欲望……于是,人们就会陷入一个因欲望而轮回不休的痛苦的深渊,结论是欲望是痛苦的本源,因此,从根本上去除精神痛苦的方法就是断除人的欲望,故而老子进而提出了人人需要遵循“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63]人生哲学

(二)无为而治(www.xing528.com)

老子将“道法自然”的思想引入国家政治统治中,提出了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的原则。“无为而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无为”,二是“无不为”,即有的事情不要做,有的事情必须去做。他以“道”作比喻,“道常无为无不为”,意思是说“道”看起来什么也不做,实际上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由它完成的。你甚至还没有看见道是什么样子,但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创造了万事万物。统治阶级应该学习“道”,“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64],当权者如果也能做到“无为”,老百姓会自动归附,“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65]。统治阶级不用指东道西,老百姓会自己管好自己,也就是要求统治阶级少过问政事,做到“去甚”、“去奢”、“去泰”就可以了。因为统治阶级少有行动,就不会给老百姓增加负担,这叫做“无为”,同时主动地去薄赋敛,省刑罚,尚节俭,这叫做“有为”,又叫做“无不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无为而治”可能是最好的政治统治方法。

不管是“小国寡民”思想还是“无为而治”思想,都是老子对当时社会形势不满情绪的宣泄,也是老子的一种无奈。老子也知道历史同时间一样不会倒流,“小国寡民”纯粹是思想家老子的梦中呓语,而且无为而治也仅仅可以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