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论:建安风骨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论:建安风骨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三曹和建安七子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时代风貌,因其诗言辞端正,而且意气风发,故后世称之为“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刚毅的艺术与思想特质,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一度成为南北朝许多诗人相仿的榜样。

中国传统文化论:建安风骨的艺术魅力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存在着因民族大融合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有着因剧烈的阶级分化而发生的阶级矛盾,有着激烈的士族和庶族之间的斗争,也有着因频繁的政权更替而造成的统治者之间的内讧,还有着国家统一与分裂两种力量的较量。这样的时代也恰能促进产生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诗人与佳作。

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他们是这一时期早期非常活跃的诗人。在众多的军事力量的角逐中,曹操作为一支统一的军事力量,有着奋发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其诗作反映出了宏大的艺术气势。例如《观沧海》,诗篇虽然用词朴素,但连成一片,则像长焦镜头一样,把一片广阔浩瀚、有着辉煌生命的自然风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气势也是一代枭雄曹操豪迈进取的英雄气概的写照。曹植的艺术才能被人们广泛地赞誉,谢灵运曾评价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曹植的诗作有着同曹操一样的艺术气质,但是由于在政治角逐中败给了曹丕,并处处受到魏明帝的限制和打压,有政治抱负而不能施展,怀才不遇的心态也在诗中多有流露。

建安七子是指建安时期除三曹之外,在文学上颇有成就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大多是出身比较贫寒的士人,亲眼目睹了汉末因战乱而导致的劳苦大众在死亡的痛苦中挣扎的凄惨景象。后来,他们又多追逐曹操,希望在一位开明君主指引下为国家建功立业,出征闲暇之际则诉诸笔墨,抒发感怀。建安七子的诗作多采用汉末兴起的五言体,其诗品主要继承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字里行间里流露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例如王粲的《七哀诗》诗描述了作者南下荆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和“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诗人既不忍心看,也不忍心听,只能“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www.xing528.com)

三曹和建安七子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时代风貌,因其诗言辞端正,而且意气风发,故后世称之为“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刚毅的艺术与思想特质,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一度成为南北朝许多诗人相仿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