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标建筑布局:解析对象及影响因素

地标建筑布局:解析对象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城市级地标建筑布局的解析对象包括地标建筑与地标建筑群两类。但是,少数个体地标建筑选址受到偶然性或历史性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对于主城空间被江河、山体等交通门槛分隔,呈明显组团分布的城市,各组团自成一体,可能形成自身的标志建筑或建筑群。对于小城市而言,这一范围大致是其中心城区的范围,面积约数十平方公里。

地标建筑布局:解析对象及影响因素

本章城市级地标建筑布局的解析对象包括地标建筑与地标建筑群两类。从空间认知看,在城市宏观层面,地标建筑和建筑群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凯文·林奇的研究,影响范围很大的地标建筑在城市中通常“众所周知”,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太熟悉城市环境的人而言是认知城市空间的重要参考点[1]。地标建筑群则是更为“强大的参照物[2],往往指示了城市中最重要的地段,是人们无法忽视的重要地理参照;从功能服务看,城市级的地标建筑通常承担了十分重要的城市功能,且投资巨大,其空间选址应当体现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但是,少数个体地标建筑选址受到偶然性或历史性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相对而言,地标建筑群是重要城市功能的聚集地,由多个重要建筑的集聚而成,且常常包含了城市级地标建筑,其空间分布更加具有必然性。因此,将少数点状分布的地标建筑与成片分布的地标建筑群相结合进行解析更易得到可靠和有用的结论。

此外,本章中的宏观空间范围是指在空间认知上受城市级地标建筑影响的范围,它也是确定中心性分析范围的基础。现代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面积广大,市域是最为宏观的空间层级,但是,它所表述的更多是一种行政边界概念。所谓城市级地标建筑或建筑群很难对市域外围的城市空间,如副城,形成空间认知上的参考意义,它们通常只对进入到城市核心空间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具有影响力。作者认为,对于大城市而言,这一空间范围大致相当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主城,面积约100~300平方公里。人们在这一范围内的空间联系密切,才有可能产生共同的空间认知参考点。这一范围的界定还可以利用交通方式来理解,大城市中使用小汽车出行的一般距离在5~10公里以内,以这一距离为半径,城市中交通联系密切的宏观区域大致在一百到数百平方公里以内。对于主城空间被江河、山体等交通门槛分隔,呈明显组团分布的城市,各组团自成一体,可能形成自身的标志建筑或建筑群。对于小城市而言,这一范围大致是其中心城区的范围,面积约数十平方公里。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在理解城市空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划定案例的研究范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