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卤城地理优势促进祁山道繁荣

卤城地理优势促进祁山道繁荣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盐官镇在汉代、三国时期又称“卤城”,属西县管辖。据有关专家考证,礼县盐官井盐的发现与生产源于秦人牧马之际。流经西垂河谷的西汉水水量充沛,所以这一带水草丰美,是优良的天然牧场,更为重要的是,处于西垂中心地带的卤城是陇南地区唯一盛产井盐的地方。这里水草丰美,有充足的卤水,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而然成了放牧的首选场所。

卤城地理优势促进祁山道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有盐,国就富。《汉书》载:“吴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兴国。可见盐是国家财政的重要财源。西垂秦人天赐盐井,自然是“兴盐之利”而“以饶过用”。西垂秦人经济的发达,有一项独特的资源,那就是盐业资源。距大堡子山东约十公里的历史文化名镇——盐官,该镇因盛产井盐,汉代曾在这里置盐官,专门管理盐业生产,此镇之名即源于此。盐官镇在汉代、三国时期又称“卤城”,属西县管辖。据有关专家考证,礼县盐官井盐的发现与生产源于秦人牧马之际。《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间,马大蕃息。”从此材料可见,盐泉的发现必然导致秦人对盐井进行早期的开发和利用。秦西垂地区的先民喜好养马,西垂马体格强健,善于奔跑的特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流经西垂河谷的西汉水水量充沛,所以这一带水草丰美,是优良的天然牧场,更为重要的是,处于西垂中心地带的卤城是陇南地区唯一盛产井盐的地方。西汉水河谷地表有盐泉,土壤含盐,因马喜盐,饮盐后“立见肥壮”。《西和县志》载:“按汉初已设盐官,盐井之发现始于周、秦时代。”《西和县志》又载:“盐官城内卤池,广阔十余丈,池水浩瀚,色碧味咸,四时不涸,饮马于此,立见肥壮。”推究以上两句:一表明盐井盐业的萌芽;二表明盐池卤水为养骡马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秦人掘井制盐,以供人畜之用。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秦人善于养马等大牲畜与食盐有很大的关系。

西垂盐井位于礼县卤城南缘的西汉水河畔,是一口自流井,水满后自然溢出。《水经注》记载:“水与岸齐”。说明古代井盐的水位与西汉水河床的高度一致。由此可以推断出,秦早期的盐井水经常渗出地面,流淌至地势低洼的地带聚集。所以西汉水沿岸的低洼地带遍布卤水池滩。这里水草丰美,有充足的卤水,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而然成了放牧的首选场所。(www.xing528.com)

西汉水流域开阔的河谷地带,为马匹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西垂马匹也具备了长途奔跑的能力和耐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秦人拥有能胜任长途奔袭的战马,在冷兵器时代,拥有优良的战马无疑为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