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皇家亲王号:风帆战列舰的巅峰

皇家亲王号:风帆战列舰的巅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10年菲尼亚斯·佩特主持了这艘大型战列舰的下水典礼,威尔斯王子亲临现场,将此舰正式命名为“皇家亲王号”。最初建造皇家亲王号时,还没有战列舰这个名称,菲尼亚斯·佩特只是称它为新型战舰。此时,它已是一艘准风帆战列舰了,并以战列舰的姿态参加了第一次英荷海战。最后要交代的是,皇家亲王号1661年又进行了一次改建,排水量增加至1400吨,火炮增至92门,真正步入了“三层甲板战列舰”的行列。

皇家亲王号:风帆战列舰的巅峰

1603年伊丽莎白·都铎去世,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王位,开启斯图亚特王朝。继位第二年,詹姆士一世为回应荷兰在英格兰“沿海可视范围内”攻击西班牙船只的问题,提出海上“皇家领地”这一概念。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明确对海洋范围的主权做出定义。这个“沿海可视范围”的“皇家领地”,相当于今天的“领海”。同时,荷兰渔船在北海靠近苏格兰海区捕捞鲱鱼,也令英格兰大为光火。为此,英格兰与荷兰相互派代表到对方国家谈判,各自都在法学上做了充分表达。荷兰抛出了《海洋自由论》,英格兰抛出了《海洋封闭论》,双方在法律层面争吵多年。

比之荷兰,英格兰对海权的重视更多地反映在海军建设上。

都铎王朝的英格兰海军建设有简单实用的三大举措:一是海盗国家化,颁发“私掠许可证”;二是将海盗连人带船直接并入皇家海军;三是培养和重用造船工匠,许多造船大师得到了国王的赏识,比如为亨利八世建造大亨利号的造船师、为庞德和为伊丽莎白建造新式盖伦战船的海军司库约翰·霍金斯

詹姆士一世继承了重用造船工匠这一策略,他起用的马修·贝克(Mathew Baker)更是被授予“船匠大师”头衔;此后,还涌现出造船“教父”菲尼亚斯·佩特(Phineas Pett)和彼得·佩特(Peter Pett)父子。他们先后为英格兰皇家海军建造了两艘威震欧洲的名舰皇家亲王号和海上主权号(Sovereign of the Sea),并与其后代开创引领英格兰造船界200年的“佩特王朝”,得到王室的欣赏和保护,《菲尼亚斯·佩特肖像》至今仍挂在伦敦国家肖像馆。

佚名画家1612年绘制的《菲尼亚斯·佩特肖像》

这里借助佚名画家1612年绘制的《菲尼亚斯·佩特肖像》,来说说这位造船大师和他的杰作皇家亲王号。画中菲尼亚斯·佩特的穿着完全不像一个木匠,他身着饰有花袖的华服,腰系金丝带,像握着权杖的海军元帅一样,左手握着他的权力象征——三角尺;拿着羽毛笔的右手按在一张展开的造船图纸上,显示他的智慧;背景是横狮子盾形皇家纹章;他最伟大的作品被绘在右上角——建造中的皇家亲王号的高大艉楼与精美雕饰。

关于皇家亲王号的建造过程,菲尼亚斯·佩特在1607年写给友人的信中有着充满激情的交代:“我已经开始制造一艘新式战舰的模型,其中一部分是我亲手制作的,用精美雕刻和涂装进行了优雅的修饰,放在一个用深红色丝绸覆盖的底座上。我亲自把这个模型送到海军部大臣在白金汉宫的住宅里。”当时,皇家海军要求每建造一艘新型战舰,都要制作出一个带有构造细节的船模,送交海军总部审查。审查皇家亲王号模型的是曾统率皇家海军第一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作战的海军大臣埃芬厄姆勋爵查尔斯·霍华德(Lord Charles Howard of Effingham)。他看到这一模型后,迅速呈送国王詹姆士一世。据菲尼亚斯·佩特的工作笔记称:“国王甚感欣慰。”

1661年绘制的《皇家亲王号》

菲尼亚斯·佩特设计的新型战舰集中了欧洲战舰所有新设计——低舷、四桅、横帆,四根桅杆,特别是船舷两侧的三层火炮(当时各国战舰多为两层火炮,一层在主甲板,一层在甲板下),共装备55门炮,船员增至约500人,设计排水量为1200吨,超过当时大型战舰的50%。看到如此超前的设计,国王詹姆士一世立刻委任菲尼亚斯·佩特在泰晤士河畔的伍尔威治皇家造船厂开工建造这艘大型战列舰。(www.xing528.com)

出手不凡的菲尼亚斯·佩特来自培养了至少十几个声名显赫的造船师的家族,其家族大部分成员受洗礼时多命名为菲尼亚斯,或命名为彼得。虽然他出自名门,但这一大胆的设计还是受到了同行的激烈反对。首先是它的2万英镑造价,足以建造6艘小型战舰。另外,就是它用了太多的“肋板”,船也吃水太深,还有其豪华的装饰,过于铺张。各方投诉,使国王不得不驾临船厂实地考察。1609年5月,国王来到造船工地,经过一个上午现场考察做出评判:各方投诉皆为嫉贤妒能。佩特继续完成造船任务。

1610年菲尼亚斯·佩特主持了这艘大型战列舰的下水典礼,威尔斯王子亲临现场,将此舰正式命名为“皇家亲王号”。他用贵重金属制成的杯子啜饮一小口酒,将剩下来的酒洒向甲板及船头,随后把杯子掷向船外——那是一个划时代的动作,它宣告辉煌半个世纪之久的盖伦船走向末路,同时宣告战列舰时代的到来。欧洲海上军备竞赛拉开了大幕。

讨喜的是皇家亲王号下水这年,菲尼亚斯·佩特还完成了另一件杰作,他的儿子、未来的造船大师彼得·佩特降生。25年后,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了这个造船家族的又一杰作——海上主权号。

最初建造皇家亲王号时,还没有战列舰这个名称,菲尼亚斯·佩特只是称它为新型战舰。事实上,它算不上标准的风帆战列舰,它当时仅配备55门舰炮,分装在三层甲板上,最上层甲板还不是全炮层甲板;它只能算是过渡型风帆战列舰。不过,1641年改建后的皇家亲王号变为三层全炮层甲板,舰炮装载数量增加到80门。此时,它已是一艘准风帆战列舰了,并以战列舰的姿态参加了第一次英荷海战(1652—1654)。

说到最初的战列舰,就要说说最初的战列线战术。它是海战中舰队的作战术语,意指作战舰船排列成一长条的线形阵型。这一战术最早的应用年份仍有争议。葡萄牙人称,早在1502年葡萄牙东印度舰队在印度海战中就已广泛使用战列线战术。不过,英格兰与荷兰的第一次海上战争通常被看作战列线战术的诞生之役。一是双方将领都使用了这一战术,二是荷兰对此有充分记载,英格兰还将它写入皇家海军战术条令。值得一提的是,战列舰在这场海战中的使用,令这场海战有了开启“战列舰时代”的特殊意义。

最后要交代的是,皇家亲王号1661年又进行了一次改建,排水量增加至1400吨,火炮增至92门,真正步入了“三层甲板战列舰”的行列。在这幅1661年绘制的《皇家亲王号》油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皇家亲王号三层甲板排列的火炮,它的三根桅杆也十分抢眼(改建去掉了没有必要的尾桅,令其更加灵活),特别是船首斜桅上那根小立桅,在很长时间都是风帆战列舰的标志之一,在法国的皇冠号、皇家太阳号上都能看到它。这个小立桅实在没什么大用,18世纪时它被淘汰了。

荷兰画家小威廉·德·维尔德1666年创作的《皇家亲王号投降》

令英格兰人尴尬的是在1666年6月1—4日的英荷“四日战争”中,英格兰海军被荷兰海军打败。人们可以从荷兰画家小威廉·德·维尔德(Willem van de Velde the younger)1666年创作的《皇家亲王号投降》中看到,皇家亲王号已挂出白旗投降,荷兰人正派小船前去接收。此时,皇家亲王号已损毁并搁浅,荷兰海军总司令德·鲁伊特(Michiel de Ruyter)为羞辱英格兰人,下令一把火烧了这艘明星战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