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家将一门忠勇,为中国历史做出杰出贡献

杨家将一门忠勇,为中国历史做出杰出贡献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业得到消息以后,冷静地分析了局势,想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方法。杨业就这样以很少的兵力,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杨业说完,便率领着人马攻向了雁门关。杨业死后,他的七个儿子都非常有出息,其中杨延昭被升为了大将,镇守边关二十多年,他的儿子杨文广后来也做了大将军,一直镇守边境。杨家三代为宋朝的军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称当时的“一门忠勇”,被后世广为传颂,千古留名。

杨家将一门忠勇,为中国历史做出杰出贡献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宋太宗。公元979 年,宋太宗秉持着统一的大愿,率领大军攻打北汉,一时之间,北汉深陷困境,被宋军围了一个水泄不通,最终只好投降。北汉投降了以后,有一个很有名的老将也归顺了赵光义,他就是历史上的名将杨业。

杨业归顺宋朝以后,得到了宋太宗的格外器重,派他去防守北方地区。公元980 年,北方的辽国出动了十万大军,侵犯了宋朝的雁门关。杨业得到消息以后,冷静地分析了局势,想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方法。他带领一队骑兵,从小路包抄到了雁门关的背面,随后在敌方后部发起了进攻,辽军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更不知道宋军有多少人马,一个个吓得四散奔逃起来。杨业就这样以很少的兵力,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宋太祖得知了消息很开心,立刻提升了杨业的官职,从此杨业“杨无敌”的名声不胫而走。杨业升官以后,很多朝中大臣就有了嫉妒之心,唯恐杨业抢占了他们的地位,便想尽一切方法排挤他。其中,防守边关的大将潘美的嫉妒心最强,他偷偷地上书给赵光义,说了很多杨业的坏话。因为赵光义非常信任杨业,所以并没有理会,甚至还把那些说坏话的大臣的奏章直接拿给杨业看。公元986 年,宋太宗派遣三路大军攻打辽国,其中大将潘美率领着西路大军,而杨业作为潘美的副将随同前往。当时宋朝的进攻不是很顺利,迫于压力,潘美只好率领宋军撤到了代州。此时宋太宗下了旨意,要将北方的百姓全部送回到内地,让潘美、杨业的部队途中护送。为了有效地保证百姓的安全,杨业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议:“敌军眼下很强大,不适合我们与之正面交锋,我们可以假装攻打,诱敌深入,然后利用敌军防守的机会,将百姓护送到内地。”

杨业出的是一个绝好的主意,可是潘美旗下的监军却怎么都不肯同意。他嘲笑杨业说:“我们旗下少说也有几万精兵,没必要这么胆小怕事,直接从雁门关过去就好了,没有什么好害怕担心的,将军不是一向称杨无敌吗?怎么现在竟然胆小到不敢应战?难不成心里有了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杨业生性刚烈,听完后愤愤地说:“我并不是怕死,我是不想让手里的士兵白白送死,既然你这么说,那我领兵去应战就是了。”杨业说完,便率领着人马攻向了雁门关。

后来杨业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沙场,而潘美却带着部队早已逃之夭夭。杨业死后,他的七个儿子都非常有出息,其中杨延昭被升为了大将,镇守边关二十多年,他的儿子杨文广后来也做了大将军,一直镇守边境。杨家三代为宋朝的军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称当时的“一门忠勇”,被后世广为传颂,千古留名。(www.xing528.com)

知识拓展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字易直,年轻的时候聪敏好学,后来入了仕途也是个里外一把好手的好官。太宗对他的评价是“大事不糊涂”。最能说明他这一优良特质的,莫过于“定议立真宗”这件事了。话说太宗早先立了太子刘恒,但宦官王继恩、参知李昌龄等人却暗中想要拥立楚王赵元佐(太宗的长子)为皇帝,并得到了李皇后的支持。至道三年时,太宗染了重病,吕端作为宰相前去探望,见太子没有在太宗身边陪侍,觉得一定有问题。于是密书了“大渐”二字,命人火速送往东宫,让太子入宫侍奉太宗。后来太宗去世,新帝登基大典上,真宗垂帘接见群臣,吕端却在殿下长立不拜,一定要真宗卷起帘子验个真假,最终见龙椅上端坐的果然是刘恒,这才放心地退下,率领群臣跪拜,其周详缜密的行为作风,以及超凡的谋略和胆识,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