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浙派琴谱体系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为浙派琴谱体系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谱共录42首琴曲,书前有陈经《梧冈琴谱序》,书后有黄献《琴谱后序》。15年后,杨嘉森又将《梧冈琴谱》增为71曲,改名为《琴谱正传》。《梧冈琴谱》全书不分卷,谱前有《勾琴总字母》《右手指法》《左手指法》。朱权《神奇秘谱》中虽有不少徐门传谱,但并未明确地标出,至《梧冈琴谱》,陈经序言即云“观其师友渊源,所自盖徐门正传也”。总之,《梧冈琴谱》使浙派琴曲得以保留,并使浙派琴谱体系得以形成。

为浙派琴谱体系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古琴谱。[明]黄献辑。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刊本。

黄献(1485—1561年后),字仲贤,号梧冈。广西平乐人。弘治九年(1496年),11岁时入宫为太监。尊孝宗之命,从司礼太监戴义习琴。戴义是“徐门”[142]高徒苏州人张助的弟子,黄献从其苦学,自称“朝夕孜孜,顷刻无息”,且后来“年跻六十余,其志未尝少倦”。[143]故尽获其妙,精于琴艺。当朝礼部尚书陈经称赞说:“求精此业者或寡,独梧冈于琴心与神化,手与音化,有不言而喻之妙,其得琴之三昧者欤!”[144]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年逾六旬的黄献恐失其秘传,就托司礼王宜轩、刘友琴,并在刘静庵等十多位琴友的资助下,将生平所学和徐派门人搜集的传世琴曲编刻成书,以使其广为流传,“与四方贤者共之”。全谱共录42首琴曲,书前有陈经《梧冈琴谱序》,书后有黄献《琴谱后序》。15年后,杨嘉森又将《梧冈琴谱》增为71曲,改名为《琴谱正传》。《梧冈琴谱》曾著录于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清谢启昆《(嘉庆)广西通志》于《艺文略》存目,称“未见”。《琴谱正传》6卷则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梧冈琴谱》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刊本尚存于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今有影印本出版。

《梧冈琴谱》全书不分卷,谱前有《勾琴总字母》《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勾琴总字母》所列63个谱字均为早期文字谱,下面注有减字谱谱字,没有关于演奏方法的说明。《右手指法》共收有20个谱字,《左手指法》收有23个谱字,均为减字谱,下面注有简单的演奏方法说明,大部分与《勾琴总字母》所列指法重复。谱内收正调琴曲21首、外调琴曲8首、调意13首,共42首琴曲。首次刊出有《夷旷吟》《鹤舞洞天》《南风畅》3首。将该谱与《神奇秘谱》[145]对照,同名乐曲有《梅花三弄》(《梅花引》)、《潇湘水云》《秋鸿》等17首,这些琴曲在两部琴谱中,除《梅花三弄》和《阳春》变化比较大外,其余乐曲均差异不大。[146](www.xing528.com)

《梧冈琴谱》为研究浙派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一,它使不少浙派琴曲得以保留。其二,黄献根据徐氏几代门人的不断删订,在不少曲目之下注明原作者或加工情况,对后人的研究颇有参考价值。例如《樵歌》题下注有:“敏仲作,一名《归樵》。秋山、晓山二翁屡订本。”《渔歌》题下注有:“一名《山水绿》,岁庚戌九月,梅雪窝删制。”其三,陈经的序言与黄献本人的后序亦颇有价值:首先,言明了浙派的传承脉络。陈经序文中言黄献琴艺“得之竹楼戴公义也”,而“竹楼奉英庙旨,受学于姑苏张公助。遡而上之,业自雪江、秋山、晓山爰及仲和、惟慊、惟震一派流衍,以迄于今”。[147]黄献本人的后序则言“张公,在英庙朝,上诏取诣京,奉旨,授琴司礼梅东肖公、我竹楼戴公辈数人。独二公深得张公指法之妙”。后序中也介绍了同门琴友的情况:“同游者数人,虽或然有所得,独余与王君诜、陈君琇、田君斌、兰君永、王君阳用,获成其业,皆得先公竹楼之雅趣。”[148]其次,首次明确提出了“徐门正传”的概念。朱权《神奇秘谱》中虽有不少徐门传谱,但并未明确地标出,至《梧冈琴谱》,陈经序言即云“观其师友渊源,所自盖徐门正传也”。[149]后人将浙派嫡传均称为“徐门正传”。同时如黄献后序中所言:“此谱徐门高弟张公助先生亲传……其谱余考正亲书,其用心不可尽言。规矩法度、吟猱绰注、轻重疾徐、徽弦上下,无纤毫错乱之疵。殆非江操之寻常者可比。”[150]可见这部琴谱乃张助亲传,在曲谱及演奏技巧上都极其规范、细腻,明确了浙派与江派的不同,突出了浙派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总之,《梧冈琴谱》使浙派琴曲得以保留,并使浙派琴谱体系得以形成。该谱为现存最早的徐门琴谱,为研究浙派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代古琴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