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未止步,写下历史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未止步,写下历史名篇《岳阳楼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遭受了这样巨大的打击,但范仲淹从未停下忧国忧民的脚步。在地方做官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楼修好后,就想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范仲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邀请,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反映他远大抱负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未止步,写下历史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是江苏苏州人,两岁时就没有了父亲,只能跟随守寡的母亲过贫苦的日子。他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唯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曾经前往一间寺庙,每天只烹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凝固以后,切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并且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入朝为官。

1043 年,范仲淹回到了京城,被仁宗皇帝任命为副宰相,当时的北宋已经十分混乱,封建官僚的势力越来越大,倘若有一个人做了官,就会带动一群官吏上任,以致朝廷官员严重泛滥,有时候单单一个衙门,就能蹦出好几十个官员来,而且其中大部分还都是贪官。范仲淹就看不惯这些腐败官员的制度,于是向宋仁宗提出了官员的改革方案。仁宗很信任范仲淹,就准许他前去推行新政。

为了更好地推行新政,范仲淹首先整顿了官吏制度,他派遣一些人担任监司,到全国各地参与视察,然后根据这些人的汇报,将一些不法官员在官员册上划掉,然后选更优秀的人担任官职。有一次,范仲淹和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外出巡视,当富弼看到范仲淹在名册上划掉了很多官员后,心里突然跟着不舒服起来,便对范仲淹说:“您这简简单单的一笔,就勾画掉许多的官员,勾画掉一个官员很简单,但这官员背后的一家子都要哭了。”范仲淹听后回答道:“一家人哭,总比一个国家的所有人哭要好吧!”富弼听完,觉得范仲淹说得也对,不由得对他的胆识和魄力钦佩不已。

范仲淹的新政推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便触动了一些王公大臣的利益,这些人联合了很多地方官僚,对范仲淹的新政进行了诋毁,还联名一起上书给了宋仁宗。他们诬陷范仲淹,结党营私,图谋不轨,整个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以致宋仁宗都被说动摇了。就这样,范仲淹被整得降了职,刚刚推行的新政也宣告失败了。

尽管遭受了这样巨大的打击,但范仲淹从未停下忧国忧民的脚步。在地方做官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楼修好后,就想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范仲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邀请,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反映他远大抱负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为世人所传诵。

知识拓展(www.xing528.com)

千年范氏义庄

范氏义庄指的是范仲淹于皇祐二年,第三次被贬后,在其祖籍苏州吴县捐助田产设立的义庄田地。主要用途是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了章程,细致地规范了族人的生活,在他去世以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条,使义庄得以继续维持下去。范氏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一个典范,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族义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质的民间慈善组织。他开创了一个奇迹,尽管历经朝代更迭,风云变幻,但直到清朝宣统年间,范氏义庄依然有良田五千三百亩,并且一切运作良好,总共在历史上延续了八百多年,是世界慈善史上的奇迹。

知识拓展

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字希仁,他为官清廉,做人刚正,即便是遇到那些习惯善用职权为所欲为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只要有违法行为,也同样一视同仁,正所谓王公犯法与庶民同罪,包拯在职期间,就曾经多次公正审理过类似的惊天大案。包拯被任命入职开封府以后,便下令打开开封府衙正门,让有冤屈的原告可以直接到衙门里陈述冤情。各路吏人都无法从中插手,没有任何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的机会。当时京师就有“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之语。包拯铁面无私、勤于政务、刚正不阿的行为态度,备受世人敬仰,成为当时腐败社会的一股清流,老百姓争相传唱夸奖,“包青天”之名也因此不胫而走,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