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西区农田综合治理成果

中山市西区农田综合治理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0年代后期,沙朗片凭借农业集体力量,开始农田综合治理。60-70年代,长洲、后山两大队和沙朗公社进行肥料、泥土、田间水位、田基田埂和水闸、水电排灌的农田综合治理。1999年起,结合土地延包30年,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农田和水、电、路、桥、基塘全面规划和综合整治。自此,西区的农田基本建设与环境保护、河涌整治一体实行综合治理,重点电力排灌安全、河堤河渠加固改造和农路修造。

中山市西区农田综合治理成果

50年代后期,沙朗片凭借农业集体力量,开始农田综合治理。1959年冬至1960年春,沙朗片农田田园化13900亩,培训技工150人;农民用力平整,兼筑田基、修田间道路,日工效平均5.1方,发生效益35400亩;修渠筑堤运输、使用黏土52吨、杉木220条、竹118条、模板120块。

60-70年代,长洲、后山两大队和沙朗公社进行肥料、泥土、田间水位、田基田埂和水闸、水电排灌的农田综合治理。1970-1971年,长洲大队在长洲、北村大围、牛拖涌、西河烂大围等地修筑小型水泥桥15座,后山大队修建新冲、大牛拖、宝围等地机耕路1000多米,建设小型水泥桥5座,方便田间劳作交通。1972年,长洲开始在西部和北部距离村屋4-5千米远的田地,修筑田间机耕路,路自沙朗以南的广珠公路开始,经牛拖涌、北围、大草原、飞机场、横滘头、渣华地、桃围、北村大围至狮滘口大桥北,长约3千米,宽2米多,解决农艇少,运输难,开工收工不便等交通运输问题。70年代末,长洲片的农田基本建设形成较为系统。

80年代,长洲片农田基本建设以维护为主。1990年,西区投入近30万元,整治水利,维修电网和农田建设。90年代,长洲片着力工贸企业开发,农田基本建设仍以修整维护为主,稍后随着国家基本全部征用其土地而无农田基本建设事项。90年代前期,依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简称《条例》),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推进基本农田保护。1997年3月,沙朗镇政府根据《条例》精神,在近期用地规划中,划定基本农业保护区面积为9002亩。1998年,沙朗镇农业用地保留13753亩,耕地面积8545亩。1999年起,结合土地延包30年,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农田和水、电、路、桥、基塘全面规划和综合整治。以农桥路网、围内水利、沃土肥田为重点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www.xing528.com)

2000年,西区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指标数分解到村,其中隆平、隆昌两村属于连片集中保护的重点,中山市国土房管局与区、村两级签订保护基本农田合同。自此,西区的农田基本建设与环境保护、河涌整治一体实行综合治理,重点电力排灌安全、河堤河渠加固改造和农路修造。2002年修整农路14条、长8500米,2003年修建、修整农路5条,至2004年,修建农路20余条。2008年修建农路6530米,分别完成隆昌悦生路一期、隆昌三队村路一期、沙朗三队、隆平六冲河岸路一、二期,沙朗五队等6条路面宽6-7米的道路硬底化改造。2011年投入280万元,完成悦生三期农路、隆平五队农路和启动隆昌六队涌尾段、沙朗村农路三期(一段)、隆昌社区7队河岸路五段农路共6千米硬底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