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西区外贸经营成果

中山市西区外贸经营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贸企业经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影响,出口产品交货总值达1.51亿元;出口创汇2093万美元;签订香港进口物料合同3宗,进货总值236.9万港元,签订外国进口合同4份,进口材料总值66.81万美元;签订料加工合同15份。2003-2008年,西区培育外贸基础,增加外贸品种,制订外贸出口目标总额。2009-2011年,工业外贸为主、其他外贸结合,继续出口贸易数量和质量一体推进。2011年,西区外贸出口完成市下达

中山市西区外贸经营成果

1970年沙朗公社恢复后至80年代初,其出口物品以农副产品为主,每年完成县下达的粮食、花生、生猪、“三鸟”、蛋品、水果等农副产品的派购任务。1982年,中山食品进出口公司开始以自办、与农委联办、与外商合办等形式,在西区下闸先后建立鸽场3个,繁殖中山名鸽出口,年产100万只,外销港、澳市场,年出口创汇150万美元。1988年,中山市水产进出口公司以水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年出口创汇3618万美元,被评为广东省最佳出口创汇企业。

1980年落址西郊的中山市家用电器厂(简称电器厂)的“千叶”牌电风扇出口外销港、澳市场,出口收汇14.32万美元,1981年出口各款风扇收汇116.2万美元,1983年风扇类出口9.56万台,收汇260.4万美元。此后至1990年,在西区有中山市属酱料厂的大部分产品出口外销,玻璃总厂的产品近销港、澳地区,远销日、美、法等国家。

80年代前期,随着对外开放,沙朗公社承接“三来一补”加工,开始社队工业产品的外贸出口。1982年,长洲(时属郊区办事处)引入“三来一补”企业长洲手套厂,机器和材料均由港商提供,开办西区境域首家港资和社队外贸工企;1983年3月,长洲村企业办自建厂房办成来料加工企业长洲手套厂,产品全部销往香港。1984年,沙朗镇承接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有棉布、各类服装、毛织品等主要产品。是年,全镇“三来一补”产值17.67万元;1987年6月引进沙朗镇第一家港商投资企业香港保发实业公司投资的保发针织厂,开本镇“三资”办企业之始;1989年有外贸企业5个,出口产品交货总值67万元(均为“三来一补”企业加工值),出口创汇13万美元。1992年,全镇有外商投资企业10个,从业人员1508人,出口交货总值3125万元,其中外商“三资”出口值1347万元,“三来一补”加工值1778万元;出口创汇438万美元;出口创汇上百万元的企业有2个:嘉辉制衣厂、高朗电子厂;1993年镇办外资企业4个,出口产品交货3603万元,其中外商“三资”企业出口总值1009万元,“三来一补”加工值2549万元;出口创汇626万美元;有出口产品交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3个:高朗电子厂、嘉辉制衣厂和豪达电子厂。1994年,全镇出口交货总值3139万元,其中外贸出口值1540万元,外商“三资”企业出口总值1653万元,出口创汇376万美元;有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企业2个:中山海宁丝绸制品有限公司和中山事信织带有限公司。

1984年3月至1994年3月建区10周年时,西区有区、村两级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企业30余家,生产的“晨光”牌PVC收缩(管)膜及封剪系列、各类微孔线路板、“星宝”牌收录机、高档真皮运动鞋等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南非等地;来料加工的毛扫、家具系列等产品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1992年,西区外商企业21家,出口产品交货值为6047万元,其中外贸出口值2818万元;外商“三资”企业出口值922万元,“三来一补”加工值3207万元,出口创汇109万美元。1994年,全区工业企业出口创汇1842万美元,是1990年179万美元的10.29倍。1995年,沙朗镇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5个:万德丰织造有限公司、瑞德卫生纸品有限公司、海宁丝绸有限公司、豪达电子厂和事信织带有限公司。1997年,全镇出口交货值1000以上的企业4个:事信织带有限公司、瑞德卫生纸品有限公司、艺成人造花有限公司和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1998年有“三资”企业24个,期末从业人员2301人,全年出口交货总值19659万元,出口创汇2015万美元;“三来一补”企业银行工缴费结汇49万美元。1991-1997年,西区先后组建广东星宝集团公司、富豪实业集团公司、中建实业集团公司,各集团公司调整下属企业并转机换制。至1997年,西区有“三资”企业17家,其中出口交货值1000万元以上(区办)企业1个:华辉线路板有限公司(出口交货值3728万元,出口创汇449万美元);出口交货值1000万元以上(村办)企业1个:后山红木工艺厂(出口交货值1199万元,出口产品创汇144万美元)。1997年,全区外贸工企实现总产值2.7亿元,出口产值7000余万元,来料加工工缴费实际收汇37万美元,比上年净增24.2万美元。1998年,西区的“三资”企业19家。工贸企业经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影响,出口产品交货总值达1.51亿元;出口创汇2093万美元;签订香港进口物料合同3宗,进货总值236.9万港元,签订外国进口合同4份,进口材料总值66.81万美元;签订料加工合同15份。合同总额405.1万港元。

1999年,沙朗镇并入西区后,新西区有“三资”企业32家,“三来一补”企业28家,产业人员1.2万人;全年出口创汇2443万美元,涉外企业上缴税利7895万元;签订“三资”企业进口外国料件合同3份,进口料件总值41.79万美元;进口香港料件总值130万港元。2000-2002年,拓宽招商经贸范围,参与产品展销而以商引商。2001年开展台商“以商引商”,签订出口贸易成交额1885万美元。3年累计,出口产品交货总值19508万美元,出口创汇1087万美元。2003-2008年,西区培育外贸基础,增加外贸品种,制订外贸出口目标总额。2003年,全区工业产品内、外销比例为1.3:1。2004年全区出口总值18633万美元,同比增长89.86%。其中工业企业出口产值8392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933万美元,“三来一补”企业出口交货值4275万美元。2006年,以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推动出口贸易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全年实际出口创汇225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43%。2008年,工贸均衡发展,外贸出口创汇35507万美元。2009-2011年,工业外贸为主、其他外贸结合,继续出口贸易数量和质量一体推进。201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建“普洛斯中山物流中心”,好来、大洋、威禾、水出四家企业获海关“双A”称号。2011年,西区外贸出口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的136%,其中外资企业实现出口1.58亿美元,增长60%。

表6-2-2 1989-1999年沙朗镇部分年份外贸经济情况表

表6-2-3 1992-1997年沙朗镇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镇办企业名表

(续上表)(www.xing528.com)

注:1996年资料缺失

表6-2-4 1992-1997年西区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名表

表6-2-5 1999-2011年西区外贸经营情况表 单位:美元

表6-2-6 1998-2011年西区外贸出口创汇情况表 单位:万美元

据海关统计:1999年1-9月,沙朗镇、西区实际出口创汇各为1776万美元、443万美元,合计共2209万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