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洲片、沙朗公社耕地变化及西区农业用地概况

长洲片、沙朗公社耕地变化及西区农业用地概况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长洲片、沙朗公社的耕地主要是农业用地。1964年中山农场耕地20549亩,其中:农业生产用地17478亩,包含禾田12515亩,蔗地2756亩,杂收地1052亩,自留地371亩。1988年初,长洲、后山两村农业用地面积分别有3885.40亩、1369.92亩。1995-1998年西区保有农业用地2193亩,主要用于渔业和蔬菜生产。

长洲片、沙朗公社耕地变化及西区农业用地概况

民国时期,土地私有,种植经营全由地主决定。其时属于农业经济时代,西区境域地主经营耕地基本上是农业生产所用,种植水稻为主。

50年代初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后,西区境域土地仍以种植水稻为主。农村农业合作化起,按国家计划,粮食生产为主,兼营经济作物。1956年,长洲乡高级农业合作社经营农作物分别有粮食作物稻谷、经济作物、果树茶叶、鱼塘养鱼等;沙朗乡高级农业合作社耕地总面积12356亩,其中禾田1086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7.90%。1958年“人民公社化”之后,国家的农村生产更为计划化,生产必须按照安排执行。此时,长洲片、沙朗公社的耕地主要是农业用地。1959年,沙朗公社农业用地面积66357亩,其中禾田48677亩,蔗地3509亩,桑地3509亩,杂收地3542亩,鱼塘鱼斩5540亩,果园1587亩,蕉地1755亩,藕糖菱糖211亩,社员自留地1311亩。1963年沙朗公社并入中山农场,名为沙朗耕作区,粮食生产为主。1964年中山农场耕地20549亩,其中:农业生产用地17478亩,包含禾田12515亩,蔗地2756亩,杂收地1052亩,自留地371亩。鱼塘701亩,果园果基2370亩。

1970年恢复沙朗公社之后,执行“以粮为纲”政策,耕地绝大部分用于水稻种植。1971年,沙朗公社农业用地194860亩,其中禾田面积12946亩,蔗地3183亩,鱼塘(含鱼苗塘)779亩,果地(含蕉地)144亩,其他用地1132亩。1977年,长洲、后山(时属郊区公社)有农业用地8113亩,其中水稻面积6218亩,鱼塘面积586亩,甘蔗地559亩,其他作物地710亩。1979年年初,沙朗公社农业用地15357.6亩,其中禾田10593亩、甘蔗地2612亩、大田2612亩、杂收地665.75亩、蕉地70.2亩,果园果基269亩、鱼塘鱼堑512.93亩、鱼花塘142亩、三收塘41亩,社员自留地370.70亩(含饲料地80.95亩)。

表9-4-5 1963-1970年沙朗片农业用地情况表

(www.xing528.com)

80年代初,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规定农民在保证完纳公余粮之下自主经营土地。

1980-1990年,西区、沙朗镇耕地仍以粮食生产用地为主。1988年初,长洲、后山两村农业用地面积分别有3885.40亩、1369.92亩。其中,长洲村的禾田1977亩、甘蔗地257.8亩、蔬菜地856.8亩、鱼塘408.61亩、果基243.4亩、花木地54亩、杂收地96.79亩;后山村的禾田816.4、甘蔗地128、蔬菜地30.82、鱼塘232、果基119.7、杂收地43亩。1990年,西区有耕地面积5127亩,主要生产稻谷、蔬菜和甘蔗等。

90年代,西区长洲、后山两村的土地随着国家征用,耕地快速减少;沙朗镇耕地一是征为工业、房地产开发耕地减少,一是农业用地不再是水稻为主。1996年,沙朗镇有耕地面积1.1万亩,其中虾塘5000亩,稻田2000亩,蔬菜2500亩,蕉地300亩,其他1000亩。1995-1998年西区保有农业用地2193亩,主要用于渔业和蔬菜生产。1998年,沙朗镇农业用地12698亩,其中稻谷3100亩,水果面积223亩,蔬菜面积2000亩,其他面积1032亩,塘鱼面积4429亩,其他耕地面积1914亩,已无甘蔗种植。1999年沙朗镇并入西区后,西区农业用地17484亩,其中禾田面积3110亩,果地454亩,鱼塘9257亩,菜地2110亩,花木地635亩,其他用地1918亩。

2000-2011年,西区仅在沙朗片保有耕地,粮食生产用地退到次要位置。2000年,西区耕地15000多亩,其中水产养殖9700多亩,占总面积65%。2007年全区耕地面积7331亩,生产粮食产量1341吨;2010年、2011年,拥有耕地面积分别为5434亩、5430亩,其中年种植水稻面积为474亩,减去复种数,种植水稻用地为237亩,是耕地面积的4.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