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醉龙:中山西区群体娱乐习俗

舞醉龙:中山西区群体娱乐习俗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醉龙这是长洲一带一项群众喜好的娱乐活动。并定出以龙、腾、飞、燕、仁、气作旗号,每逢端午和中秋节前后在岐江或长洲的河冲进行比赛。清末民初,长洲一带以堡为单位,每隔若干年举办一次飘色巡游活动。被日本侵略,中山沦陷后停办,并以演“神功戏”代替,由各村以主要庙宇神诞庆典名义进行。选节日为做、用时间,长洲一带选农历三月初三,沙朗片农村则在农历四月初八。在四月初八,长洲人喜好吃“龙船头饭”。

舞醉龙:中山西区群体娱乐习俗

舞狮子 新中国成立前,长洲一带以其主要庙宇名义,购置有狮子、锣鼓、头牌等器具,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舞狮巡游,以后发展为春节期间也进行,以至乡中每有喜庆,便舞狮出场助兴。舞狮者均有武术基础,擅舞者通常会做一些高难度动作,如狮子过桥、狮子采青等。

舞醉龙 这是长洲一带一项群众喜好的娱乐活动。因边饮酒边舞木龙,故称舞醉龙(详参“醉龙”专节)。

赛艇与“神功戏” 分别有长洲的赛仙艇与沙朗一带的龙舟或五人艇。长洲除西堡外,各堡都有仙艇。仙艇和龙舟不同,没有龙头和龙尾,长约3丈,每艇坐20人。原是用来赶运鱼虾,速度极快,后演变成专门作水上运动之用。并定出以龙、腾、飞、燕、仁、气作旗号,每逢端午和中秋节前后在岐江或长洲的河冲进行比赛。沙朗一带由于开村较迟,没有祠堂,所以不设龙舟。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农民组织划五人农艇比赛,后来多在五月一日劳动节举行。此项体育活动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仍然盛行。后因河涌淤积,变得既窄且浅,污染又日渐严重,90年代以后就逐渐式微

清末民初,长洲一带以堡为单位,每隔若干年举办一次飘色巡游活动。被日本侵略,中山沦陷后停办,并以演“神功戏”代替,由各村以主要庙宇神诞庆典名义进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庙宇被拆,“神功戏”无名由遂停止。(www.xing528.com)

栾樨饼与“龙船头饭” 栾樨是一种濒水生植物,叶可食,根可入药。根、叶同具清肠散热去湿毒作用。西区人喜用栾樨叶晒干捣碎混合粘米粉和糖做饼。选节日为做、用时间,长洲一带选农历三月初三,沙朗片农村则在农历四月初八。

在四月初八,长洲人喜好吃“龙船头饭”。当日晚餐,由公家提供米饭米酒,各家自带餸菜集中在大祠堂空地进餐。村民集中,兴高采烈,一些平时喜好饮酒的人,在众人的怂恿鼓动下,便开怀畅饮,致每饮必醉汉数名,而这醉汉必被推选为是晚舞醉龙的人,舞者步履踉跄,观者手舞足蹈,节日欢乐气氛陡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