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黏结预应力筋铺设前应检查外包层完好程度,对有轻微破损者,用塑料带包好,对破损严重者应予以报废。无黏结预应力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形状就位固定牢固。无黏结筋与预埋电线发生位置矛盾时,后者应予避让。3)无黏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超过20m时,宜采取两端张拉。

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5.4.3.1 工艺流程

安装梁或楼板模板→放线→下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铺放暗管、预埋件→安装无黏结筋张拉端模板(包括打眼、钉焊预埋承压板、螺旋筋、穴模及各部位马凳筋等铺放无黏结筋→修补破损的护套→上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自检无黏结筋的标高、位置及端部状况→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松动穴模、拆除侧模→张拉准备→混凝土强度试验→张拉无黏结筋→切除超长的无黏结筋→安放封端罩,端部封闭。

5.4.3.2 施工操作要点

1.现场制作

(1)下料。无黏结筋的下料长度应按设计和施工工艺计算确定。下料应用砂轮锯切割。

(2)制作固定端的挤压锚。制作挤压锚具时应遵守专项操作规定。在完成挤压后,护套应正好与挤压锚具头贴紧靠拢。

(3)在使用连体锚作为张拉端锚具时,必须加套颈管,并切断护套,安装空心穴模。

2.模板

底模板在建筑物周边宜外挑出去,以便早拆侧模。侧模应便于可靠固定锚具垫板。

3.铺筋

(1)底模安装后,应在模板上标出预应力筋的位置和走向,以便核查根数并留下标记。

(2)无黏结预应力筋铺设前应检查外包层完好程度,对有轻微破损者,用塑料带包好,对破损严重者应予以报废。

(3)双向预应力筋铺设时,应先铺设下面的预应力筋,再铺设上面的预应力筋。

(4)无黏结预应力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形状就位固定牢固。可用短钢筋或混凝土垫块等架起控制标高,再用铁丝绑扎在非预应力筋上。绑扎点间距不大于1m,钢丝束的曲率控制可用铁马凳控制,马凳间距不宜大于2m。

(5)无黏结筋与预埋电线发生位置矛盾时,后者应予避让。

4.端部节点安装

(1)固定端挤压式锚具的承压板应与挤压锚固头贴紧并固定牢靠。

(2)张拉端无黏结筋应与承压板垂直,承压板和穴模应与端模紧密固定。

(3)穴模外端面与端模之间应加泡沫塑料垫片,防止漏浆。

(4)张拉端无黏结筋外露长度与所使用的千斤顶有关,应具体核定并适当留有余量。(www.xing528.com)

5.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撞碰无黏结筋、支撑架以及端部预埋部件;张拉端、固定端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以确保张拉操作的顺利进行。

6.张拉

(1)张拉依据和要求。

1)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出无黏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及伸长值。

2)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并应有试验报告单。

3)张拉前必须对各种机具、设备及仪表进行校核标定。

4)无黏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5)为减少无黏结筋松弛、摩擦等损失,可采用超张拉法。

6)张拉后,按设计要求拆除模板及支撑。

(2)张拉操作。

1)张拉千斤顶前端的附件配置与锚具形式有关,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张拉时要控制给油速度。

3)无黏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超过20m时,宜采取两端张拉。

4)张拉前后,均应认真测量无黏结筋外露尺寸,并做好记录。

5)张拉程序宜采用从0→1.03σcon张拉并直接锚固。同时校核伸长值,实际伸长值对计算伸长值的偏差应在-5%~+10%。

6)无黏结筋张拉时,应逐根填写张拉记录,经整理签署验收存档。

7)端部处理。

张拉后,应采用液压切筋器或砂轮锯切断超长部分的无黏结筋,严禁采用电弧切断。将外露无黏结筋切至约30mm后,涂专用防腐油脂,并加盖塑料封端罩,最后浇筑混凝土。当采用穴模时,应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砂浆将构件凹槽堵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