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钠水玻璃的结构和组成研究进展

钠水玻璃的结构和组成研究进展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钠水玻璃的结构和组成仍无法有效测定[11,15]。

钠水玻璃的结构和组成研究进展

一般水玻璃是指硅酸钠水玻璃,又称“泡花碱”。硅酸钠是弱酸强碱盐,其固态时为白色或灰白色的团块或粉末,溶于水时,纯的钠水玻璃外观为无色黏稠液体,pH为11~13。商品水玻璃多含盐杂质,呈灰色或绿色。

3.1.1.1 钠水玻璃的性能参数

钠水玻璃的主要性能参数为模数、密度、黏度及杂质含量等[6,11,13,15]

1.模数

对钠水玻璃进行化学分析,可得出钠水玻璃中SiO2和Na2O的质量分数。模数(m)为SiO2和Na2O的摩尔比值,由以下方法计算:

m=SiO2物质的量/Na2O物质的量,由于Na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Si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则:m=(SiO2物质的量/Na2O物质的量)×1.033,即m=(ωSiO2Na2O)×1.033=1.033 R,其中ωSiO2、ωNa2O分别为SiO2质量分数、Na2O质量分数;R为硅碱比,欧美国家常用R来表示水玻璃的性能。

模数由固体硅酸钠的成分决定,它对水玻璃的各项性能都有重大影响。

2.密度与浓度

水玻璃的浓度是指它的水溶液中含有Na2O·mSiO2的质量百分数,常用C表示。而水玻璃的密度与质量百分浓度并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人们习惯采用密度ρ或波美度°Bé来表示水玻璃浓度。

密度ρ(g/cm3)与波美度°Bé之间的换算关系为:ρ=144.3÷(144.3-°Bé),°Bé可采用波美比重计来实测。

随着温度的提高,硅酸钠溶液的体积发生膨胀,使密度降低;反之,则密度升高。工业生产中所测的°Bé,一般需校正成温度20℃下的°Bé,校正公式为:

°Bé20℃=°Bé-(20-t)×0.04

公式中,t为测定时的液体温度(℃);0.04为温度变动l℃的校正值。

一般认为,钠水玻璃由Na2O-SiO2-H2O组成,其具体结构随模数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目前,钠水玻璃的结构和组成仍无法有效测定[11,15]。钠水玻璃的ωSiO2、ωNa2O、模数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2所示,已知其中的任意2个,从图中可求出另外2个指标。

图3-2 20℃钠水玻璃的SiO2和Na2O含量、密度(波美度)、硅碱比关系图(朱纯熙,2000)

3.黏度或动力黏滞系数

水玻璃的黏度与其模数、浓度或密度、温度和含盐量等有关,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与水玻璃的存放时间也有关,在贮存过程中,黏度会缓慢降低。

在浓度恒定不变的条件下,聚硅酸钠溶液在m=2是个转折点,即模数m=2左右,黏度(Pa·s)值最小(图3-3)。

图3-3 含固量恒定钠水玻璃黏度与模数关系图(朱纯熙,2000)

图内数字为含固量SiO2与Na2O之和的百分含量

在模数恒定不变的条件下,浓度越高,黏度越大。高模数水玻璃溶液比低模数水玻璃溶液黏度上升要快,每一模数的水玻璃溶液,都有一定的浓度临界值,模数—浓度超过临界值后,黏度存在直线上升现象,失去流动性而被固化(图3-4、表3-1)[11-12]

图3-4 钠水玻璃黏度与模数、浓度关系图

温度对水玻璃的黏度有影响,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图3-5所示,图中曲线l~6的性质如表3-2。水玻璃的浓度以百分质量表示,不同模数的水玻璃如果被充分加热,黏度均小于0.1Pa·s。(www.xing528.com)

表3-1 不同模数下的临界浓度值表

图3-5 钠水玻璃黏度与温度关系图(朱纯熙,2000)

表3-2 图3-5中曲线l~6的浓度及硅碱比对比表

水玻璃中还含有杂质盐,如NaCl、Na2SO4、Na2CO3等(图3-6)。这些杂质对水玻璃的密度、黏度、黏结强度、硬化速度、老化速度、表面张力等都有不良影响。减少水玻璃中的杂质含量,对水玻璃的加入量的减少、提高水玻璃的黏结强度等具有重大意义[15]。可溶性盐分对水玻璃黏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图3-6),随着溶盐含量的增加,黏度呈几何级数增大。其原因是电解质的存在,会促进硅酸的聚合,发生凝胶化,当盐浓度>0.1摩尔时,硅溶胶开始凝胶化,黏度急剧升高[11-12]

3.1.1.2 钠水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

1.沸点

如图3-7所示,钠水玻璃溶液的沸点,一般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高模数溶液其沸点增高较慢。其原因是高模数水玻璃中存在SiO2胶体,低模数水玻璃中有游离硅酸。

在煮沸的过程中,水玻璃溶液,尤其高模数水玻璃,因存在少量电解质,易析出无定形SiO2絮状沉淀。

2.钠水玻璃溶液的性质

当模数m≤2时,浓度小,则水玻璃溶液是硅酸钠的真溶液,几乎不存在胶体粒子;浓度高,则析出水合或无水性质的多种硅酸钠晶体,也不会生成胶体粒子。

2<m<4时,水玻璃溶液中出现SiO2胶体粒子,粒径较小,仅1 nm~2 nm,并且随着模数的增大,胶体粒子的含量也增加;这时的溶液是离子溶液(真溶液)和胶体溶液并存的体系,兼有二者的性质。m≥4时,钠水玻璃基本上硅溶胶化,粒径可达100 nm,不再具有真溶液的性质,也不宜称作水玻璃[11-12,15-16]

图3-6 可溶盐与水玻璃(m=3.3)黏度关系图

图3-7 硅酸钠溶液沸点与模数、浓度关系图

水玻璃内真溶液占的份额愈大,则水玻璃愈稳定;胶体溶液占的份额愈大,愈容易因凝胶化而固化。因此,高模数水玻璃易凝结而不稳定,既有微弱的电泳现象和丁泽尔效应(离子溶液的性质),又有胶体溶液的特性。

3.pH值及胶凝时间

随着钠水玻璃模数的升高,pH降低;同一模数的水玻璃pH又随浓度和老化程度而升高。

低模数的钠水玻璃m=2.1~2.6时,pH值为11~13;模数升高到2.8以上,pH值为8~10。前者加入酚酞指示剂,显红色;后者不显红色。习惯上,人们把后者称作“中性水玻璃”,实际上仍然是碱性的。钠水玻璃在pH>10时,很稳定;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硬化剂),使pH值降低,稳定性下降,钠水玻璃的水解、缩聚凝胶过程加速进行[11]。图3-8以乙酸为硬化剂,说明pH变化对钠水玻璃的胶凝时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pH=6.8~9.1间,胶凝时间最短;pH=3.2~3.9和pH>10时,水玻璃稳定性好,胶凝速度非常慢。

图3-8 钠水玻璃胶凝时间与溶液pH值的关系曲线图(樊自田,2004)

4.钠水玻璃的化学反应

向水玻璃中加入硬化剂或反应剂,如CO2酸性气体、硅铁粉、硅酸二钙、有机酯溶液,与水玻璃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黏结性能的新产物—凝胶,在机械铸造工业中,形成水玻璃砂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