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IM数字化:认知+思维+实践,解析难点

BIM数字化:认知+思维+实践,解析难点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想要真正把一个建筑数字化,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可到了BIM领域就没那么简单了,建筑信息的数据量是一个天文数字。BIM要存储的不仅仅是构件的尺寸信息,还包括他们的物理属性、材质、建造阶段等信息,甚至建设过程中什么人做了哪些事,这种更抽象和复杂的信息。所以,有人告诉你BIM就是搞定数字化,你要知道,本质上是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BIM数字化:认知+思维+实践,解析难点

这个术语是BIM理念的根本。

可能你会觉得它是个很简单的事儿,所谓数字化,不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信息,还有过程,转化成一串0和1,输入到计算机里,让它能记录下来嘛。

不过,想要真正把一个建筑数字化,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人的两只眼睛1秒钟看到的图像数据大小有20GB,如果人们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运行,它早就崩溃了。大脑能在海量的视觉数据中筛选出人们需要的一小部分,而绝大多数没用的信息都被忽略了。

计算机可没有这么聪明,所以在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就需要操作者人为筛选,哪些信息需要被存储。

在传统的方法中,这个事情还是比较好实现的。你要是想表达一堵墙,在CAD软件里,用几条线段,围成一个方框,再加上几个尺寸标注,两行文字说明,几十KB大小的文件就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www.xing528.com)

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人们用一套约定俗成的抽象规则,过滤掉了绝大多数不需要的数据。存储数据的人遵守这个规则,提取数据的人也遵守它,所以这个图样才能被人看懂,建造成一堵真正的墙。

可到了BIM领域就没那么简单了,建筑信息的数据量是一个天文数字。BIM要存储的不仅仅是构件的尺寸信息,还包括他们的物理属性、材质、建造阶段等信息,甚至建设过程中什么人做了哪些事,这种更抽象和复杂的信息。

这些信息由哪些人负责数字化,怎样抽象成比较小的格式,怎样让他人使用,怎样转化成其他软件能够读取的格式,都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所以,有人告诉你BIM就是搞定数字化,你要知道,本质上是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