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毅伐齐:史记课堂第6册野茫茫十面埋伏

乐毅伐齐:史记课堂第6册野茫茫十面埋伏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乐毅是乐羊的后代。恰巧乐毅作为魏昭王的使臣来到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并任命他为亚卿。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于是,乐毅集中力量攻打齐国都城临淄,打下临淄并把齐国的珍宝祭器夺来运送回燕国。乐毅在齐国作战5年,攻下齐国城邑70多座,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克。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担任主帅,召回乐毅。

乐毅伐齐:史记课堂第6册野茫茫十面埋伏

乐毅是乐羊的后代。乐羊辅佐魏文侯,担任魏国将军,带兵攻下了中山国。乐羊被封在灵寿,他的后代也都居住在灵寿。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乐毅很有才华,喜好军事。赵国发生沙丘之乱后,他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燕昭王任用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非常怨恨齐国。但是燕国非常弱小,地处偏远,无法战胜齐国,于是燕昭王广招天下贤士。恰巧乐毅作为魏昭王的使臣来到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并任命他为亚卿。

当时,齐国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眜,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1000多里地的领土。齐湣王与秦昭王共同上尊号称帝,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

燕昭王认为可以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问乐毅是否可以出兵,乐毅回答说:“齐国是一个大国,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不容易攻打。大王您要是一定要报仇的话,请联合赵国、楚国、魏国攻打齐国。”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和赵惠文王结盟,另派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门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同意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赵、楚、韩、魏、燕五国组成联军,由乐毅统一指挥。联军进击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军。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攻击,撤回本国。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逃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带兵巡行,向齐国各地城邑招降,没什么效果。于是,乐毅集中力量攻打齐国都城临淄,打下临淄并把齐国的珍宝祭器夺来运送回燕国。燕昭王很高兴,封乐毅为昌国君。

田单: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今山东临淄市)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后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

乐毅在齐国作战5年,攻下齐国城邑70多座,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克。这时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即位,他就是燕惠王。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有所不满,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派人到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城没有被燕国占领。乐毅之所以不急于攻占即墨和莒城,是因为乐毅和燕惠王有仇,所以故意拖延时间,准备在齐国自立为王。”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担任主帅,召回乐毅。乐毅害怕回国后被杀,就投靠了赵国。赵国把观津封给乐毅,封他为望诸君。

几何纹长柄豆 战国

此豆风格特异,极为少见,是研究燕国文化青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后来,齐国田单用计欺骗骑劫,在即墨城下大败燕军,然后一直向北追击,直到黄河边。齐国收复了全部领土,并且把齐襄王迎回都城临淄。(www.xing528.com)

骑劫:战国时期燕国将领。在大将乐毅逃亡之后,燕惠王任命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公元前279年,田单在即墨城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也在此战中阵亡。

燕惠王非常后悔让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可是他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怕赵国乘着燕国兵败之机派乐毅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就派人去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打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欺蒙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抛弃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是可以的,可是你这样做又怎么对得住先王的深情厚谊呢?”

乐毅回信给惠王说:“我没有听从您的命令回到燕国,是因为害怕回国后发生不测,有损先王的英明和您的道义。现在您责备我,我怕其他人不知道先王宠信我的道理,也不明白我对先王的忠心,所以写信回答您。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赏赐亲近的人,而是奖赏功劳多的,任用有能力的。先王不和其他人商量,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己也缺乏自知之明,自认为只要执行命令接受教导,就能侥幸不犯下罪过,所以就没有推辞。

“后来先王派我去游说赵王一起攻打齐国,我也幸不辱命。靠着上天的引导、先王的神威,大败齐国。我们的部队,直抵齐国国都。齐王只身逃向莒邑,金银珠宝、战车盔甲以及祭祀器物全部缴获送回燕国。先王于是划出一块地方赏赐给我,让我能与小国的诸侯相比。

“我还听说,开始好的不一定结果也会好。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阖闾带兵一直攻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但不采纳伍子胥的建议,还赐他自杀,甚至还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吴王夫差没有采纳伍子胥的主张。而伍子胥也因为不能预见夫差的气量,所以被迫自尽。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美德,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或者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估量的罪过,还用侥幸心理谋求利益,这是我依照道义不敢做的事情。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和人绝交,也不说他的坏话;忠良的臣子即使离开自己的国家,也不说出冤屈。我虽然无能,但也多次接受君子的教导。我献上这封信,把我的心意告诉您,希望您留意。”

燕惠王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本人则被赵、燕两国任命为客卿,往来于两国之间,最后死在赵国。

乐间:生卒年不详,名将乐毅之子,战国时期燕国将领。因其父而受封昌国君。公元前251年,燕喜王打算攻打赵国,乐间劝阻无效,结果燕军在鄗代之战中惨败。乐间怨恨燕喜王不听劝告,于是逃到赵国,最终成为赵国将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