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工程中的匝道设计及平曲线设定

道路工程中的匝道设计及平曲线设定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匝道的平曲线半径按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确定。通常最小半径的匝道平曲线指匝道内侧机动车道中线。平曲线半径和匝道超高横坡度有关,在城市立体交叉匝道端部的横坡往往受到干道纵坡的影响而不能作的太大,对于双向行车或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匝道,设置超高横坡更为困难,此时可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城市立交匝道的曲线加宽,往往结合平面几何设计用路缘石曲线接顺,所以不设超高的平曲线路段可不设缓和曲线。

道路工程中的匝道设计及平曲线设定

匝道是用以连接上下两条相交道路的左右转弯车辆行驶的道路。

1.匝道类型

互通式立交匝道类型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右转弯匝道。直接从主干线右转弯驶出的匝道。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如图10-20所示。其特点是形式简单,车辆运行方便,直接顺当,行车安全。

图10-20 右转弯匝道示意图

(2)环形匝道。多用于左转弯行驶的匝道形式。车辆由主干线的右侧出口,并以270°角向右转弯而完成左转弯的行驶,如苜蓿叶形、喇叭形立交中的左转匝道。

(3)定向式匝道。是唯一由主干线左侧驶出的形式。由干线的左侧出口,以较短捷路线直接驶入干线。常用于定向式立体交叉。

2.匝道的横断面设计

匝道一般宜单向行驶,如采用双向行驶时,宜设置分隔带或分隔墩等将对向交通流分隔,匝道交通量较小时也可采用路面划线分隔。匝道路面宽度应考虑机动车因故障临时停车,绕行通过所需的宽度。单向行驶匝道的宽度不应小于7m。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匝道总宽度宜至少为12m,弯道处需考虑加宽,匝道上人行道宽度不小于3m。

3.匝道的平面线形(www.xing528.com)

(1)平曲线半径。匝道的平曲线半径按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确定。因用地、拆迁量限制,曲线半径有时不可能取得太大,但过分降低标准,则会影响立体交叉的使用效果。通常最小半径的匝道平曲线指匝道内侧机动车道中线。平曲线半径和匝道超高横坡度有关,在城市立体交叉匝道端部的横坡往往受到干道纵坡的影响而不能作的太大,对于双向行车或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匝道,设置超高横坡更为困难,此时可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匝道曲线最小半径及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参见表10-10。

表10-10 匝道曲线最小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度

注1.i为路面超高横坡。
2.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按路面横坡度2%计算。

(2)匝道的曲线超高。我国立交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较低,因此规定单向横坡为2%~4%。

(3)加宽和缓和曲线。匝道的曲线段需要考虑路面的加宽,加宽计算见第四章。一般加宽在缓和曲线段内连续平顺的逐渐变化。一般设于平曲线内侧,但有时加宽值很大时,也可在内、外侧分别加宽。城市立交匝道的曲线加宽,往往结合平面几何设计用路缘石曲线接顺,所以不设超高的平曲线路段可不设缓和曲线。

图10-21 入口处通视区域

4.匝道的纵断面设计

匝道是相交道路路线的连接道,由于上、下道路高差较大,为节省用地和拆迁,匝道车速比干线低,因而匝道的纵坡较大。平原地区机动车道匝道最大纵坡可采用表10-8的山丘值。在匝道与干线连接处,匝道的端部应设置小于2%的缓坡段。单向匝道的纵坡可大于双向匝道,上坡匝道的纵坡可比下坡的稍大。匝道弯道的最大坡度应符合合成坡度规定。立交回头曲线处的纵坡宜小于2%。

匝道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匝道立体线形平顺无扭曲,视野开阔,行车安全舒适,视觉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的原则和要点与正线基本相同,但应注意进、出口处平、纵组合的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