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斯坦布尔:生命之城

伊斯坦布尔:生命之城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斯坦布尔位于伊斯坦布尔海峡,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伊斯坦布尔遂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和整个伊斯兰宗教文明的中心。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位于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伊斯坦布尔市位于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跨欧亚大陆,是黑海门户、连接欧亚两洲的枢纽要道,战略地位重要。

伊斯坦布尔:生命之城

历史文化环境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只有通过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才能产生的最宝贵的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区域差异性是城市特色重要的构成部分,历史越悠久、历史文化资源越丰富的城市,其城市特色往往也越鲜明。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每个城市的历史,都融入了那个城市代代相传的精神,历史与文化是一座城市永恒的魅力,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其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众多的人文古迹,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每个城市的文化独特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着城市的独特气质和鲜明个性。

伊斯坦布尔位于伊斯坦布尔海峡,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南到北,把伊斯坦布尔分隔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在亚洲,西部在欧洲。历史上称之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三大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和工业、运输、经济、贸易、文化中心,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人口约1437万,总面积6220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539平方千米,工业、金融业渔业畜牧业、园艺业发达。工业门类主要有纺织、食品、电子水泥烟草船舶修理等。

伊斯坦布尔曾是三大帝国的都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公元前660年,希腊人在欧洲部分建立了拜占庭(Byzantium)城市。公元前5世纪波斯人(Persian)曾短暂占领此地,后又被希腊人重新夺回。公元330年,此地被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征服,改名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的所在地建立的一座新都。这座不久被称为君士坦丁堡的新城由于海峡两端狭窄而易于防守,并为抵达地处边区的极其重要的多瑙河幼发拉底河提供了便利的道路。君士坦丁堡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座伟大城市,成为罗马和西部帝国灭亡后的数世纪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引以为自豪的首都。在那些世纪里,东罗马帝国发展起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由希腊、罗马、基督教及东方诸成分混合而成的文明。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成为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亦即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首都,是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先后经历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拉丁帝国(Latin Empire)的兴盛、东罗马帝国的再次崛起。后终因东罗马帝国气数已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的土耳其人所灭,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遂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和整个伊斯兰宗教(Islam)文明的中心。1453年5月29日是东罗马帝国陨落之日,也是奥斯曼帝国年轻君主扬威之时。这一天,21岁的突厥王子穆罕默德二世,带着八万突厥铁骑,攻克了君士坦丁堡。除了穆罕默德二世,还有一位奥斯曼帝国的帝王建立了伟大的功业,他使奥斯曼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伟大国家。他便是苏莱曼大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最有权势、最富有的苏丹。他一生之中发动了13次大型战争,极大地扩张了国家的疆土,将大半个中东地区和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分地区,都纳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他还培养了纵横于地中海、红海波斯湾的强大海军,作战能力无可匹敌。

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全城有450多座清真寺,1000多座宣礼塔,因此,被叫作圆顶和尖塔之城。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位于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整座建筑由大石头叠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因寺内四壁镶嵌着两万多块伊兹尼克蓝色花瓷砖,被称为“蓝色清真寺”(见图6-1)。它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30多座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达41米的中央圆顶聚拢,层次分明,庞大而优雅。建于1642年的托普卡珀官,是一座富丽堂皇,恢宏雄伟的皇宫,它保存了奥斯曼时代的建筑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哥特式的建筑特点,是一座东西合璧的建筑群,前后共有25位苏丹在此居住。托普卡珀宫现为博物馆,珍藏着各种著名的具有神秘东方色彩的艺术品。

图6-1 蓝色清真寺(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http://116.211.78.232.)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一度是拜占庭帝国最为光辉的主教堂,而到奥斯曼帝国时期则被改建为有四座宣礼塔的清真寺。因此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力学和视觉审美的结合,浓缩了拜占庭建筑与艺术的精华。它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其中中央大厅5000多平方米,教堂前厅600多平方米。建筑是罗马式长方形教堂与中心式正方形教堂的结合,平面上采用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圆顶。巨型圆顶直径约33米,是世界“五大圆顶”之一。圆顶没有柱子支撑,这也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匠人们创造性的设计,他们利用负责的拱券结构平衡体系——以拱门、扶壁、小圆顶来支撑和分担穹顶的重量。

伊斯坦布尔市位于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跨欧亚大陆,是黑海门户、连接欧亚两洲的枢纽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博斯普鲁斯不仅累积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也见证了无数金戈铁马的战事。早在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就曾经率领军队来到这里。为了顺利进入欧洲,他们曾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造过一座浮桥;东罗马帝国时期,十字军东征也曾乘船渡过这里,直逼耶路撒冷;19世纪,欧洲大陆强国林立,纷纷向外扩张,海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战败,围绕着海峡控制权,各国纷争不休,最后不得不交由国际委员会分管,到了1936年,才重归土耳其管理。几百年来,亚欧大陆群雄逐鹿,每一位崛起的霸主都觊觎着这条海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峡远离了战争的硝烟,而成为沟通的桥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峡南端的垭口处,架起了欧洲第一大吊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它横跨于海峡西岸的奥尔塔科伊和东岸的贝伊勒尔之间,将亚欧大陆两岸的人文景观串联成一个整体,让这座海峡真正变成了一条黄金水道。

《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英国人爱德华·吉本这样评价君士坦丁堡:“它仿佛正是大自然专为一个庞大的君主国家设计的中心点和都城。这座位于北纬41°线上的皇都正好可以从它的七座小山上俯瞰着欧、亚两大洲的海岸;这里气候温和宜人、土地肥沃、海港宽阔而安全,要往欧洲大陆距离也不远,而且易于防守。博斯普鲁斯和赫勒海峡可以被视为君士坦丁堡的两道大门,占有这两条水上重要通道的君主随时都可以在敌人的海军来犯时将它们关闭起来,而为前来贸易的商船敞开。”横跨海峡两岸的伊斯坦布尔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这个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也带给了这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经历。

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保存到今天的,大多是设计精美、制作精良、特色鲜明的集大成之作,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极大地丰富着城市的人文景观,使城市的形象丰富多彩,同时具备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在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山中间矗立着罗马帝国时期的君士坦丁竞技场、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这些历经岁月考验的建筑精品,正是伊斯坦布尔历史变迁的物质见证,也赋予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