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之城市:创意与文化的力量

生命之城市:创意与文化的力量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尔巴鄂已变为一座创意城市。“城市文化”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价值准则以及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面貌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参照这种说法,所谓城市文化,应当是指城市人群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式样。与乡村文化相比,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其远超前者之上的开放性、多样性、集聚性和扩散性等特点。

生命之城市:创意与文化的力量

虽然创意城市没有统一定义,但是学界一致认同:创意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是创意人才和创意经济的空间载体,是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高级产业形态,具有文化性、原创性、创新性、高科技性、高增值性和集聚辐射性等特征。[20]简·雅各布斯认为,那些特别擅长工业创新和革新的城市就是“创意城市”。创意城市强调人的创造力及创意因素在城市社会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其背后蕴含着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是一种推动城市复兴和重生的模式。随着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设创意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以创意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以文创产业促进城市产业升级、以创意氛围激发旧区活力成为城市再生的崭新方向。核心动能由有形、物质性的自然客体资源转向无形、文化性的人类主体资源,知识和创意取代区位、自然资源和市场成为城市经济活力的核心驱动力。

无论是北京的798和宋庄、上海的M50和田子坊、深圳的大芬村、成都的宽窄巷子,还是杭州南宋御街,它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因为艺术、文化、工业遗产历史传统等之间的有机融合,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去处。文化创意创业(CCI)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提供了许多活动中心,让市民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友谊,建立地方认同感并找到成就感

创意城市的先驱威尼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是全世界诗人、小说家、绘画家建筑师们的第二故乡。它多元的性格、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似乎都萦绕在20世纪那如画般的深刻城市印象之中。威尼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被奉为人类创造力的圣殿。独一无二的纪念性与文化性遗产使整座城市连同它的湖泊水系当之无愧地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从罗马帝国到现在,包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时期,威尼斯的艺术性生产从未间断过。而正是这不间断的艺术性生产,使得威尼斯城的居民与企业已习惯于在每天都接触到美的创造。[21]

财富、贸易实力以及港口城市的便利造就了威尼斯的非凡与伟大,它以“艺术与文化的生产车间”闻名于世,时至今日依然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创造性产业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基础。延续百年的创造性产业如今依然活跃于威尼斯的城市经济领域工匠们将传统的手工生产活动转化为可持续的现代企业生产模式,并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依然保有传统的精髓,抵御仿古产品的渗透与侵袭。

毕尔巴鄂是西班牙北部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过去20多年中,毕尔巴鄂成功转型,从工业港口城市转变为服务导向的旅游目的地。毕尔巴鄂已变为一座创意城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的建设创造了逾100个全职工作岗位,自那以来游客数量增长了8倍。2008年毕尔巴鄂就拥有2038家文化和创意企业,约占其企业总数的5%。其中建筑和广告类产业所占比例大约为60%,其他相关产业为艺术、音乐手工艺、平面媒体、影视、设计、时尚、动漫、出版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等。

文化是使城市具有吸引力、创造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历史表明,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通过文化地标、历史遗产和传统可以证明这一点。没有文化,城市就不存在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它们仅仅是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建筑,容易发生社会退化和断裂。是文化造成了多样性,正是文化将这座城市定义为古罗马人所说的“civitas”,一个连贯的社会综合体,所有公民的集体。文化产品日益成为跨界创作,可以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流,这为城市在灾害风险预防、保护、遗产测绘和存档方面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尼日利亚的瑙莱坞并非“好莱坞”的简单翻版。这种生产模式是将所有生产的电影电视剧直接拍成DVD格式,拷贝后,最终出现在各大主要城市的市场中。尼日利亚目前每年出品1500~2000部影视作品,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讲述了男女老少、穷人、富人以及不同信仰的人群的故事,拥有非常广泛的收视人群。它拍摄的电影虽然多数投资较少,却让成千上万的影迷爱之不舍。相较于好莱坞电影,非洲人更喜欢尼日利亚人拍的电影。[22]

文化和创意产业是工业化和发展中经济体里发展最快的经济部门,可以成为帮助减贫的有力手段。文化创造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并为处于社会边缘的个人和群体提供了为其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空间和发言权。同样,可持续规划、设计和建筑实践可以支持有利于穷人的战略,这些战略可以大大改善城市地区,确保获得资源和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学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最终目的是运用系统、整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个有生命体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何表现生命的形态与功能。如果把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各种文化看作是一个个动态的生命体,那么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各种文化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文化生态系统。因此,文化生态学就是一门将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系统论的思想应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关系。

文化生态学的观点包括共生观、多样平衡观、动态开放观、层次结构观。文化生态学理论强调系统内部各文化因子之间的多样共生以求平衡,强调各文化因子之间的整体协调以求和谐,强调系统的动态开放、循环更新以求持续发展。所以,在此基础上文化生态的基本法则是“文化共生”“文化协调”与“文化再生”,文化共生是基础,文化协调是过程,文化再生是方法,可持续发展是结果。

“城市文化”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价值准则以及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面貌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城市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城市文化环境中各种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共生、协调和再生。(www.xing528.com)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Clyde Kluckhohn)认为,所谓一种文化,它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式样。参照这种说法,所谓城市文化,应当是指城市人群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式样。与乡村文化相比,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其远超前者之上的开放性、多样性、集聚性和扩散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城市自诞生后便迅速成长为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容器和新文明的孕育所。环顾世界历史,民族、国家、政治宗教、艺术、科学……几乎无不发展壮大并紧紧依附于城市之中。斯宾格勒甚至由此结论性地认为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城镇文化……世界历史便是市民的历史。[23]

城市文化是人性在城市之中的延伸,是人类对于自身和万物生命在城市之中存在关系和价值的一种系统解释。城市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正取决于城市文化能否积极响应天、地、人、我万物生命之和谐共生。保罗·索勒(Paolo Soleri)在“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中曾提出“两个太阳”的理论:一个太阳是物质的,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另一个太阳隐喻人类的精神和不断进化的意识。城市作为一类文化生命,体现了人类生命与万物生命复杂联系中的生存智慧和生活艺术,城市是吸引文化的磁场、传承文化的容器和淬炼文化的熔炉。城市文化应丰富多样,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文化之间的共生依存,文化间交往的弹性,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的东西为活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的繁衍为社会创造力。

城市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城市是文化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场所。在约翰·里德(John Reader)看来,“城市就是人类文明的明确产物。人类所有的成就和失败,都微缩进它的物质和社会结构——物质上的体现是建筑,而在文化上则体现了它的社会生活”[24]。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器官,大量的建筑群按照一定的功能定位排列组合,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纵横连贯而又富有变化,共同营造了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城市文化精神是在城市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烙印着清晰的地域特点,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和推动力量。

(一)音乐之都——美国的奥斯汀

奥斯汀(Austin),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首府,也是得州的教育中心。市区面积约704平方千米,人口约84万,华人华侨约1.2万。20世纪中期以来,奥斯汀市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发展较快,加之住房成本远低于硅谷,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和企业,成为知名的高新技术中心,被誉为“硅山”(Silicon Hill),是飞思卡尔(Freescale)半导体公司、戴尔公司总部所在地。此外,IBM、苹果谷歌英特尔思科、3M、eBay等也在当地设有分部。

奥斯汀享有“世界现场音乐之都”的美誉,有许多著名音乐人、音乐场所和音乐盛事,该市人均音乐场所占有率在美国位居榜首。此外,奥斯汀市还具有众多先进的剧院、博物馆等文化设施。1888年建成的州议会大厦,是当时世界第七大建筑,也是该市著名景点。得州大学系统的旗舰学校——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位于该市,该校约有本科生3.8万名,研究生1.2万名。该校教师中有多名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获得者。得州大学橄榄球队和棒球队也具有一定实力。

(二)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

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简称MSC)是马来西亚政府的唯一促使国家科技的发展计划。多媒体超级走廊15公里宽,50公里长,坐落于南下30公里的吉隆坡市中心。两座智慧型城市——赛博加亚(Cyberjaya)和布特拉加亚(Putrajaya)坐落于这多媒体超级走廊范围内。多媒体超级走廊是由马来西亚政规划,从吉隆坡国际机场至国油双峰塔总面积750平方千米的科技园区。

多媒体超级走廊是一项从1996年至2020年的长期计划。分成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至2003年,以美国硅谷为蓝本建立多媒体超级走廊,配备了世界顶尖级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通过光纤将电子信息城、国际机场、新政府行政中心等大型基建设施联结起来,为区域内外市场提供多媒体产品和服务,该阶段目标已成功实现。第二阶段:2003年至2010年,陆续将多媒体超级走廊与国内外的其他智能城市相连,创建新的“数字城市”。在槟州和吉打州的居林高技术园区创建“小型多媒体超级走廊”。建立以电子信息城赛博加亚为中心,所有数码城市和数码中心相连的信息走廊。第三阶段:到2020年,将整个马来西亚转型为一个大型信息走廊,届时将拥有12座“数字城市”,与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连接。该阶段目标是到2020年吸引约500家国际性多媒体公司在马来西亚经营、发展及研发。计划中的“多媒体超级走廊”预计需约400亿美元。主要包括:吉隆坡国际机场;吉隆坡市中心即国油双峰塔所在地;距吉隆坡25公里的新政府行政中心;电子信息城,是“多媒体超级走廊”的核心工程,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将其建成“世界芯片生产中心”,开发多媒体产品,将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育、市场开拓、医疗及医学研究等领域。电子信息城内建有多媒体大学、智能学校、遥控医院和医疗中心、国际学校、购物中心、居住区等,最多可容纳24万人。全部工程完工后,上述四部分将可通过光纤电缆网络相互联通。

马来西亚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产业,是基于其国内自然资源和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国情;首先,马来西亚“电子政务”建设带动了多媒体行业乃至整个IT行业的发展。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大量电子设施及服务需求,而且是由政府买单,收益稳定且安全,不但为多媒体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商机,而且更能激发中小型多媒体公司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启用后,将使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和认知,为将来商业性的多媒体服务应用铺平道路。其次,多媒体超级走廊邀请由IT业巨子组成的国际咨询小组(International Advisory Panel),为公司和政府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公司可以更好地对政府施加影响来争取优惠政策,而政府则可以通过国际咨询小组来寻求更多跨国公司投资,对于多媒体行业的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再次,多媒体超级走廊较好地运用了区域整合和优势互补,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全国统一规划,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