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山县:打造宜居生态环境,跻身南宁市前列!

马山县:打造宜居生态环境,跻身南宁市前列!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丽洁净的白山镇内学村河道马山县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安居”向“宜居”转变。在环境整治、房屋风貌改造、村庄美化等方面,特别是在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农村住房外立面改造和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工作中,马山县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2016年至2019年,在每年举行的“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年度总评活动中,马山县都排在南宁市前列。

马山县:打造宜居生态环境,跻身南宁市前列!

2013年,南宁市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马山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以脱贫攻坚为导向,把深入持续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特色改造作为活动载体,全力推进“美丽马山”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马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设立县、乡、村三级环境整治美化和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和指导工作开展。先后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有奖举报、生态综合示范村房屋建设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完善政策、责任、投入、考核评估等机制体系。县本级财政还专门安排1281万元用于农村垃圾转运、垃圾处理设施管理维护,积极筹措2000万元用于住房特色改造等各类项目建设,为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民居特色改造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美丽洁净的白山镇内学村河道(黄灿辉 摄)

马山县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安居”向“宜居”转变。广泛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四清理四整治”、“一清二拆三整理”、机关党员干部回乡助力乡村建设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向村屯卫生死角“宣战”,推动村庄由单点整治到连片整治,由局部改善到整体改观。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由2013年的60%提高到2019年的96%。结合“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指标,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卫生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广泛实施村屯绿化、饮水浄化、道路硬化、厕所厨房洁净化等工程,不断夯实脱贫基础,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2019年,全县行政村客运通达率93%;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宽带信息网络已实现156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严格按照清洁乡村活动要求聘请配齐村屯保洁员,确保乡村日常保洁运转正常;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的作用,确保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指导;在11个乡镇设置33支156人的监管队伍,确保乡村环境整治得到有效监督和整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民居修缮保护方面,马山县坚持实虚并重的改造理念,既要修缮传统民居的实体又要保护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民居体现传统建筑特色。在风貌改造方面,本着能留则留、能改则改、修旧如旧和就地取材的原则,主动挖掘和保护具有乡土特色的人居文化、农耕文化和山水文化,保留和弘扬壮族会鼓、打榔、三声部民歌、扁担舞等壮、瑶传统民间文化,并将这些自然禀赋、历史传统和特色元素融入改造中。2017年的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沿线外立面设计,主要以黄色或灰色为主基调装饰主体墙,腰线融入壮锦元素,屋顶点缀会鼓、黑山羊等元素,屋面使用深蓝色合成树脂瓦、田园风光图案以及紧扣赛事主题的墙体绘画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特色改造方面,根据沿线各村屯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不同类别和特点,在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民俗内涵、充分体现生态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休闲体育文化元素,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民居作为一个小景别来改造,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www.xing528.com)

在环境整治、房屋风貌改造、村庄美化等方面,特别是在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农村住房外立面改造和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工作中,马山县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在遵循传统村风民俗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因屯制宜”修订村规民约,把自觉保持村庄整洁、维护农房改造成果等内容纳入村屯长效管理机制,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能力。如林圩镇、白山镇通过屯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举手表决通过村规民约、授旗成立先锋队的形式,充分发挥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村屯重大事项决定权交给村民群众,真正做到群众事前同意、事中参与、事后满意。各级干部和一线工作队员多次深入村屯征集群众对于乡村整治、改造工作的意见建议。最终的改造方案为:选择与村庄房屋颜色相近或与周边景观相配的颜色,对垃圾池进行围挡、盖棚,将已经拆除的危旧房屋、残垣断壁区域进行清理、平整,建成“微田园”91处约3478平方米,既协调又美观。马山赛段被各级媒体、参赛选手、围观群众赞誉为“广西最美赛道”。

2017年,古零镇小都百屯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陆斌涛 摄)

马山县把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特色改造工作与脱贫攻坚、旅游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按照“项目定在哪里,项目资金和配套服务就跟到哪里”的原则,整合财政、社会、行业等资源,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大事,以项目支撑任务目标落实。比如,在环弄拉示范区建设中,以环境治理为前提,坚持在项目、资金、技术投入上“一路开绿灯”,累计整合投入1.5亿多元,完成植树增绿任务6项、景观设置项目6个,完成对6785栋建筑的风貌改造以及2314户屋顶的整治美化,规范设置交通旅游标识、指示牌48个,进一步完善本示范区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发挥乡贤、创业成功人士和经济能人作用,为推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房特色改造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譬如,在住房墙体改造中,发挥马山书画院、乡村文艺队、“村屯党员先锋队”等作用,为不同村屯房屋免费设计不同的形象LOGO,引导群众开展各类文艺竞赛活动,以文载道,寓教于乐,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共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16年至2019年,在每年举行的“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年度总评活动中,马山县都排在南宁市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