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市志:黑山岩画的发现与保护

嘉峪关市志:黑山岩画的发现与保护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2年5月,在黑山峡发现岩画31幅。根据当时发现岩画崖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凿刻手法,定名为“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简称“黑山岩画”。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黑山峡共有岩画143幅。在四道股形沟的狭窄处,即靠近黑山主峰处,有岩画115幅,画有人物、动物等个体430多个。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嘉峪关黑山岩画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市志:黑山岩画的发现与保护

黑山峡(亦称石关峡)位于关城西北约7.5千米处,是一条长约10千米的东西向峡谷。峡内南北两山巍峨挺拔,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古代先民留下大量岩画。

1972年5月,在黑山峡发现岩画31幅。根据当时发现岩画崖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凿刻手法,定名为“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简称“黑山岩画”。1978年11月,在甘肃省博物馆协助下,市文化教育局、市文物管理所与当地驻军组成调查队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在黑山峡口、红柳沟、四道股形沟和磨子沟内发现了岩画122幅。2005年,在蕉蒿沟发现岩画10幅。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黑山峡共有岩画143幅。其中,四道股形沟87幅,红柳沟7幅,磨子沟9幅,石关峡口26幅,蕉蒿沟12幅,交河沟2幅。(黑山摩崖浅石刻部分岩画详见表21-5-1)

岩画集中分布于四道股形沟、红柳沟、磨子沟和石关峡口三沟一峡4个片区。

一、四道股形沟岩画区

位于石关峡中部,其主沟与四条沟叉全都伸向黑山深处。在四道股形沟的狭窄处,即靠近黑山主峰处,有岩画115幅,画有人物、动物等个体430多个。

梅花鹿

野牛

二、红柳沟岩画区

位于黑山南麓红柳沟南侧崖壁,有岩画7幅,分布在高100米、宽30米的岩壁上,距离沟底2.5~4米。岩画内容有殿堂、佛塔、佛像等。

佛殿图

佛塔图

三、磨子沟岩画区

位于黑山东麓磨子沟内,从四道股形沟的北端翻山即可到达。沟两侧山峦重叠,崖壁为白色花岗岩,可做石磨、石碾、石条等。在沟一侧的岩壁上有9幅岩画,内容为射猎、舞蹈等人物活动场面以及牛、马、驴、驼、雁等动物图像。多数模糊不清。接近沟底的岩画画面受人为破坏严重。

(www.xing528.com)

四人舞图

射箭图

四、石关峡口岩画区

在石关峡东口距悬壁长城1千米的南北崖壁上,有岩画26幅。南崖岩画区接近沟底,人能触及;北崖岩画区距沟底百余米,可望而不可及。岩画内容有佛塔及虎、牛、羊、鹿、骆驼等动物图像。在峡口北崖的一块直立岩石上,双线阴竖刻有“北漠尘清”四个大字,为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肃州兵备副使郭师古所书。

五、蕉蒿沟岩画区

位于黑山东麓的蕉蒿沟内,岩画零星分布于沟口各地的岩石至沟两侧的山崖岩石上,距沟底0.9~4米,岩画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12幅,共有人物、动物等个体100多个。画面内容有佛塔,藏文题记、动物等。

羚羊

盘羊图

六、交河沟岩画区

位于黑山南麓交河沟内,岩画处于距沟底斜高约3米的一块独立岩石上,分布面积约10平方米,仅有2幅,分别凿刻于岩石的东、南两侧。内容为一骑马人、一飞鹰和一帐篷

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嘉峪关黑山岩画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表21-5-1 黑山摩崖浅石刻部分岩画一览表 单位:厘米

注:此表仅是部分岩画的统计,且因画面不规则,有些画面内容分散,间距疏密不等,故所计画面的尺寸不尽准确,仅作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