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忠嗣持重守边疆,成就唐朝边防安宁

王忠嗣持重守边疆,成就唐朝边防安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升任朔方节度使后,他却一改以往好战的性格,专以持重安边为要务。王忠嗣便在木剌和兰山筑城驻军,并大量派出间谍前去刺探虚实。天宝四年,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负责从河套西部至山西北部数千里边境的防务。王忠嗣一身而佩四节度将印,控制东西万里边疆,是唐朝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事,这也充分表明王忠嗣当时在朝廷将帅中的地位和威望。

王忠嗣持重守边疆,成就唐朝边防安宁

王忠嗣是唐玄宗时代有名的战将,陕西华县人。自幼因父亲为国战死,他被收养皇宫中。他身材魁伟,英勇好战,沉默寡言,胸有武略。

开元二十九年(741),王忠嗣升任朔方节度使。升任朔方节度使后,他却一改以往好战的性格,专以持重安边为要务。

他的指导思想是:“太平时期的大将只要抚慰训练好士卒就行,不可因国家之兵,疲士兵之力以邀功立名。”因此,采取强兵壮马,严备精练,以武力威慑敌人的战略,而不追求消灭敌人或夺占敌方城池。

天宝元年(742),王忠嗣奉命北讨奚人怒皆部,战于桑乾河上,三战三捷,大获全胜。遂乘胜进军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耀兵于突厥余部乌苏米施可汗。乌苏恐惧请降,但迟迟不到。

王忠嗣便在木剌和兰山筑城驻军,并大量派出间谍前去刺探虚实。然后向朝廷递上《平戎十八策》,施用反间计,唆使突厥拔悉密、葛逻禄和回纥三部进攻乌苏米施可汗。

王忠嗣再乘机出兵攻击,大败乌苏米施可汗,筑成大同、静边二城,将原受降、振武二城并为一城,使三城连成一片,从此,突厥人不敢再越雷池一步。(www.xing528.com)

天宝四年(745),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负责从河套西部至山西北部数千里边境的防务。

他在边境要地每隔百里便择一军事要塞设城堡镇守,相互响应,敌不敢犯。平日,轻易不出兵开战,只是多派间谍深入敌境,刺探各方军情,遇有机可乘,胜券在握,才挥兵出击,所以每战必胜。

次年,又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一身而佩四节度将印,控制东西万里边疆,是唐朝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事,这也充分表明王忠嗣当时在朝廷将帅中的地位和威望。

在任内,他大力提倡边境贸易,特别注意购买突厥、吐蕃游牧民族的马羊,往往标高价购买,这样一来,突厥、吐蕃的马匹为之一空,而唐边军因之马匹强壮,所以王忠嗣虽控制东西万里,仍然兵强马壮,游刃有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