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吉思汗创建的畏吾儿蒙文及其对蒙古族的重要影响

成吉思汗创建的畏吾儿蒙文及其对蒙古族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吉思汗并令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322],即以畏吾儿字母书写蒙古语,从而创制成了畏吾儿蒙文。畏吾儿蒙文最初有字母十余个,13世纪中或稍晚的时候,吐蕃喇嘛须悌怛·贡嘎扎拉僧增衍至二十个左右。蒙古文字的出现对蒙古族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把近似于封建农奴的属民与奴隶混称,正就是当时奴隶制尚不发达的表现。

成吉思汗创建的畏吾儿蒙文及其对蒙古族的重要影响

成吉思汗灭亡乃蛮太阳汗时,俘获了被乃蛮汗尊之为傅,职掌金印及钱谷的畏吾儿人塔塔统阿。成吉思汗问其所怀之印何用?塔塔统阿回答说:“出纳钱谷,委任人材,一切事皆用之,以为信验耳!”从此,成吉思汗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令塔塔统阿掌之。成吉思汗并令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322],即以畏吾儿字母书写蒙古语,从而创制成了畏吾儿蒙文。畏吾儿文(即古回鹘文)是由粟特文发展而来的拼音文字,自左向右竖写。畏吾儿蒙文最初有字母十余个,13世纪中或稍晚的时候,吐蕃喇嘛须悌怛·贡嘎扎拉僧增衍至二十个左右。元末畏吾儿语言学家却吉敖斯尔又增加表示f、x、gh等音的字母,进一步演绎成一百二十余个音节,并第一次指出了元音和谐律。蒙古文字的出现对蒙古族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后,忽必烈八思巴另创蒙古字,作为官方文字颁行,然畏吾儿蒙古字仍在民间行用不衰。现存的畏吾儿蒙古字文献,最早的是1225年移相哥(也先哥)刻石(或称成吉思汗石),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我国所藏的1240年紫微宫碑,碑中所刻三行字,也是较早的一种。

综上所述,蒙古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之后,确立了专制主义的汗权;开始建立了从汗庭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居民正式按地域而不是按部族血缘来划分统治单位;出现了常备军以及法律、刑狱;创行了文字。所有这一些,都明白表明原始氏族制社会已为阶级社会所取代,国家政权正式产生。

构成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是由以下三种人组成:一是成吉思汗诸子、诸弟所出的黄金氏族。在成吉思汗的叔辈中,仅免于被黜为属民、奴隶的只有其季叔答里台斡赤斤。成吉思汗记嫌于他从附王罕,原有意要废他。博尔术等进谏说:“自的家自坏,如自的火自灭一般。你的父亲遗念,只留得你这个叔父,怎忍废他?他既不省事,你可想着你父亲,休绝了。于是太祖心下辛酸,应许着,怒遂息了。”[323]二是诸驸马部族。他们的情况又有两种。汪古部与斡赤剌部属于主动归附,原来的氏族或部落首领通过婚姻,成为驸马(kürägän古列干),变成为新朝的勋贵。至于弘吉剌部的特薛禅、亦乞列思的不秃,他们原不一定是本部的首领,其身份也不一定就是氏族贵族。他们是在成吉思汗的特殊恩赐下取代原来的部落首领而跻身勋贵的。三是怯薛歹与千户、百户那颜,其中不少人是出身于低贱的属民奴隶,他们是因军功而得官位,转化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即使是其中一些原出身于氏族贵族的人,他们之得跻身在新朝贵族之列也是因为成吉思汗的以功赏赐,而不是因为他旧贵族的出身。由此可见,组成大蒙古国统治集团的贵族阶级,与前此草原诸部的氏族贵族在构成上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从此,蒙古最终地结束了原始社会崩溃的长期延续过程,正式跨入了阶级社会。(www.xing528.com)

问题还在于蒙古在原始社会崩溃后,究竟进入什么样的社会阶段?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农奴制社会?这是一个蒙古史学界长期聚讼的问题。坦率地说,至少在目前要解决这一难题的条件尚不具备。从理论上讲,游牧社会的发展究竟有哪些特殊规律?我们仍欠研究。具体到蒙古,我们能够掌握的有关13世纪中社会制度的记载又是如此贫乏,想利用它们来作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在这方面明显地采回避态度。这当然是慎重的表现。但如果都采这种态度也总嫌于消极。在这一点上,我更欣赏亦邻真先生那种敢入地狱的精神。他是父权封建制说的有力主张者。他在表述这一观点时,曾有过一段颇为重要的议论:“随着农奴式的人身隶属关系的产生,蒙古社会由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产生这种人身隶属关系的总前提是私有财产的发生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强制相比较,前资本主义的阶级社会是以各种程度的人身强制为特征的。加在劳动者头上的人身强制,其极端形式便是奴隶制,其次是农奴制,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人身隶属关系。在原始公社最终崩溃的时候,如果奴隶制在合适的条件下得到很大发展,社会产品主要由奴隶来生产,便形成奴隶社会;如果得到发展的是其他人身隶属关系,人身强制还没有普遍达到极端形式,那么,社会形态便走向以农奴制为实质的剥削制度。按照马克思的看法,奴隶制和农奴制都是原始公社的‘必然的和当然的结果’。随着孛斡勒制的产生和发展,蒙古社会揭开阶级社会历史的第一页,进入了游牧的军事的父权封建制。”[324]我们在本书的第二章里,对孛斡勒进行了分析:指出它是奴隶与属民的泛称。把近似于封建农奴的属民与奴隶混称,正就是当时奴隶制尚不发达的表现。从数量上讲,当时属民多于奴隶。如果蒙古后来的发展始终是在草原这一闭塞圈内进行,亦邻真先生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蒙古走的将是封建的道路。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随着对外征服的进展,大量的俘虏被勒充为奴隶,这就为奴隶制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条件,使蒙古社会的奴隶制因素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是事实。因此我们对这时的蒙古社会性质必须重新加以考虑。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有关章节里再详细地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