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史:忽必烈开平即位,争夺大汗位的政治军事准备

元史:忽必烈开平即位,争夺大汗位的政治军事准备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忽必烈便假传蒙哥临终之命,把签发的军队遣散,并积极开展争夺大汗位的军事、政治准备工作。塔察儿在左手诸王中,实力最强盛,因此他的向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月一日,他们齐集开平,举行忽里台,经过例行的仪式,便在二十四日抢先奉忽必烈即大汗位。他依仿中原王朝的惯例,正式建元“中统”,意为中朝正统,即以承继中原王朝的正统自命。忽必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汉人力量来组织政府、争夺汗位的。

元史:忽必烈开平即位,争夺大汗位的政治军事准备

阿里不哥之命正在燕京括集军队、准备西行的脱里赤,完全没有估计到忽必烈的突然到来,措手不及。忽必烈便假传蒙哥临终之命,把签发的军队遣散,并积极开展争夺大汗位的军事政治准备工作。

1260年初,双方命使往返。阿里不哥以留守监国的身份,要求忽必烈亲赴和林,为蒙哥会丧;同时,参加忽里台,选举新大汗。实际上是要让忽必烈脱离其在漠南的根据地,以便于控制。忽必烈拒绝前往,暗中却派遣心腹、畏吾儿人廉希宪前往运动塔察儿国王,说服他率先出面,推戴忽必烈为大汗。塔察儿在左手诸王中,实力最强盛,因此他的向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倡导下,左手诸王也先哥(合撒儿子)、忽剌忽儿(哈赤温孙)、爪都(别里古台孙)以及属于右手诸王的合丹(窝阔台子)、阿只吉(察合台孙)等诸王四十余人及勋贵霸都鲁、兀良哈台等都参加到拥忽必烈的队伍里来。三月一日,他们齐集开平,举行忽里台,经过例行的仪式,便在二十四日抢先奉忽必烈即大汗位。

在由亡金名士王鹗起草的即位诏书里,忽必烈就蒙古国建立近五十年来的政治路线进行了检讨,说:“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盖时有先后,事有缓急,天下大业,非一圣一朝所能兼备也。”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开始,蒙古统治者东征西伐,其武功确是前无古人的。然正如耶律楚材所说的,“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这个道理,只是在迁延近五十年之后,才在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少部分蒙古贵族开明分子中真正有所认识,并有条件开始付诸实行。忽必烈宣布:“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他依仿中原王朝的惯例,正式建元“中统”,意为中朝正统,即以承继中原王朝的正统自命。从这个时候开始,蒙古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王朝首先任命牙老瓦赤(《元史》作祃祃)、赵璧、董文柄为燕京路宣慰使,以巩固后防基地。随即以王文统、张文谦建立中书省;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路宣抚使,赵良弼参议司事;粘合南合、张易为西京等处宣抚使,争取对沿北边一线要害地的控制。五月,进一步在华北诸地分置十路宣抚司:以赛典赤、李德辉为燕京路宣抚使,徐世隆副之;宋子贞为益都、济南等路宣抚使,王磐副之;史天泽为河南宣抚使;杨果为北京等路宣抚使,赵炳副之;张德辉为平阳、太原路宣抚使,谢瑄副之;孛鲁海牙、刘肃并为真定路宣抚使;姚枢为东平路宣抚使,张肃副之;张文谦为大名、彰德等路宣抚使,游显副之;粘合南合为西京等路宣抚使,崔巨济副之;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七月,又将燕京宣慰司升置燕京行中书省,任牙老瓦赤、王文统、赵璧、张易主之。1261年五月,对中书省和燕京行中书省进行了大改组,以不花、史天泽为中书右丞相,忽鲁不花、耶律铸(耶律楚材子)为左丞相,廉希宪、塔察儿(与诸王塔察儿为另一人)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张易为右丞,杨果、商挺为参知政事。而以史天泽、王文统、廉希宪、张易行省事于燕京。从这一批新朝行政要员的名单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忽必烈在政治上依靠的是一群汉人(或汉化的契丹人、女真人)儒士。(www.xing528.com)

从军事上来看:构成忽必烈军事力量的支柱大致可分两类。其一是包括左手诸王和弘吉剌、亦乞列思、忙兀、兀鲁兀、扎剌亦儿五部等原组成蒙哥南征时的东路军的蒙古军。另一类则由史天泽、张柔、邸浃、王文干、解成、张荣实、严忠嗣、张宏等所率之汉军万户。汉军所占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忽必烈还征调诸道兵六千五百人赴京城宿卫;又抽调原随史天泽出征的忙古䚟、严忠济、张宏、脱赤剌、乣查剌、马总管等部队至京充担城防军,用这些部队组成直属的宿卫军(后名为武卫亲军),任董文柄、李伯祐(史天泽姻亲)为都指挥使。这支侍卫军的主要成分便是汉人。

上述材料表明:在忽必烈所组成的新政权机构中,其官员、兵员的民族成分,与前此蒙古国时期比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忽必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汉人力量来组织政府、争夺汗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