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型转体桥梁施工精细化动态控制应用与实践

大型转体桥梁施工精细化动态控制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4主桥主梁边支点横断面图图2.5主桥主梁中墩处横断面图下部结构。主梁采用等高度连续梁,为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截面中心处梁高2.5 m,梁顶面设2%单向横坡。图2.9引桥交接墩构造图2.10引桥中间墩构造

大型转体桥梁施工精细化动态控制应用与实践

2.2.4.1 桥式布置

左幅桥梁全长254 m,右幅桥梁全长294 m,引桥采用分幅布置,单幅桥宽16.5 m,跨铁路主桥采用整幅布置,桥宽33.5 m。引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等高度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主桥主梁采用单箱四室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T构连续梁。

桥梁孔跨布置为:

左幅桥2×40 m连续梁+2×65 m T构+1-40 m简支梁;

右幅桥2×40 m连续梁+ ×65 m T构(左右幅共用)+2×40 m连续梁。

2.2.4.2 跨铁路主桥——2×65 m T构

(1)上部结构。

主梁采用变高度连续梁,为单箱四室斜腹板截面,边支点处截面中心处梁高3.0 m,中墩处截面中心处梁高6.5 m,梁顶面设2%双向横坡。箱梁顶板桥面宽度33.5 m,底板宽25.4~23.7 m,两侧悬臂板长各3.5 m,悬臂板端部厚20 cm,根部厚55 cm。顶板厚30 cm,支点处加厚至60 cm;底板厚25~100 cm,支点处局部加厚;腹板厚50 cm~80 cm,在支点处局部加厚。如图2.4、图2.5所示。

主梁共设2道端隔墙、2道中隔墙,端隔墙厚为2 m,中隔墙厚度为1.7 m,中隔墙上设置进人孔,端隔墙不设。为便于后期检修,在靠近端隔墙位置底板设置D=80 cm的进人孔。

梁体采用纵、横、竖向三向预应力体系,其中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22-φs15.2、19-φs15.2、12-φs15.2钢绞线,M15-22、M15-19、M15-12圆形锚具或其他同类型产品,锚下控制张拉应力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预应力采用顶、腹、底板布束方式布置。桥面板横向预应力采用4-φs15.2钢绞线、BM15-4型锚具,两端张拉,间距50 cm,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 375 MPa;端隔墙及中隔墙横向预应力采用12-φs15.2、15-φs15.2钢绞线,M15-12、M15-15圆形锚具,两端张拉,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 395 MPa。竖向预应力设置在箱梁0号、1号、2号段,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785 MPa、直径25 mm的精轧螺纹钢筋,纵向间距50 cm,锚具采用YGM锚具。

图2.4 主桥主梁边支点横断面图(单位:cm)

图2.5 主桥主梁中墩处横断面图(单位:cm)

(2)下部结构。

19号转体主墩采用双肢薄壁墩,墩梁固结,墩高10 m,单肢横桥向宽16~8 m,顺桥向宽1.5 m,两肢之间净距2 m;转体承台采用上下双承台形式,上承台为圆形截面,直径11 m,厚3.5 m,下承台为矩形截面,尺寸为14.6 m(横桥向)×14.6 m(顺桥向)×4 m(厚度);基础采用9根桩径2.2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如图2.6所示。

18号、20号墩为主、引桥的交接墩,采用矩形实体墩,墩高18 m、15 m,横桥向宽5.9~8.0 m,顺桥向宽2.2~2.8 m;承台为矩形,尺寸为8 m(横桥向)×8 m(顺桥向)×2.5 m(厚度);基础采用4根桩径1.8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如图2.7所示。

2.2.4.3 引桥——1-40 m简支箱梁、2×40 m连续梁

(1)上部结构。(www.xing528.com)

主梁采用等高度连续梁,为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截面中心处梁高2.5 m,梁顶面设2%单向横坡。箱梁顶板桥面宽16.5 m,底板宽8.53 m,两侧悬臂板长各3.5 m,悬臂板端部厚20 cm,根部厚55 cm。顶板厚30 cm,在支点处加厚至75 cm;底板厚25 cm,在支点处加厚至70 cm;腹板厚60 cm,在支点处加厚至115 cm。如图2.8所示。

1-40 m简支箱梁主梁共设2道端隔墙,隔墙厚2 m,端隔墙不设进人孔。为便于后期检修,在靠近端隔墙位置底板设置D = 80 cm的进人孔。

2×40 m连续箱梁主梁共设2道端隔墙、1道中隔墙,隔墙厚均为2 m,中隔墙上设置进人孔,端隔墙不设。为便于后期检修,在靠近端隔墙位置底板设置D=80 cm的进人孔。

图2.6 转体主墩构造(单位:cm)

图2.7 主、引桥交接墩构造(单位:cm)

图2.8 引桥主梁横断面图(单位:cm)

梁体采用纵、横向双向预应力体系,其中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7-φs15.2、15-φs15.2钢绞线,M15-17、M15-15锚具或其他同类型产品,锚下控制张拉应力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预应力采用顶、腹、底板布束方式布置。桥面板横向预应力采用4-φs15.2钢绞线、BM15-4和BM15-4P型锚具,单端交错张拉,间距50 cm,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 375 MPa;端隔墙及中隔墙横向预应力采用12-φs15.2、7-φs15.2钢绞线,M15-12、M15-7锚具,两端张拉,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 395 MPa。

(2)下部结构。

16号墩为引桥现浇箱梁与预制小箱梁交接墩,小里程侧接30 m预制小箱梁,大里程侧接2×40 m连续现浇箱梁,采用高低盖梁形式的双柱墩,墩柱高20 m。盖梁横向宽15.2 m,顺桥向宽2.8 m,厚2 m;单柱截面尺寸为2.0 m(横桥向)×2.6 m(顺桥向),两柱横向中心距7.0 m;两柱之间设2道横系梁,截面尺寸为1.8 m(宽)×2 m(高)。承台为工字型,尺寸为9.5 m(横桥向)×7.5 m(顺桥向)×2.5 m(厚度);基础采用4根桩径1.5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如图2.9所示。

17号、Y21号墩为中间墩,采用矩形实体墩,墩高分别为21 m、7 m,横桥向宽5.9~8.0 m,顺桥向宽2.4 m;承台为矩形,尺寸为8.0 m(横桥向)×8.0 m(顺桥向)×2.5 m(厚度);基础采用4根桩径1.8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如图2.10所示。

Z21号、Y22号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轻型桥台,横向宽16.5 m,背墙厚60 cm,盖梁高200 cm、宽230 cm。基础采用2根桩径为1.5 m钻孔灌注桩。

图2.9 引桥交接墩构造(单位:cm)

图2.10 引桥中间墩构造(单位: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