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计价方式-工程造价专业概论

工程计价方式-工程造价专业概论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建设部发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现工程计价模式从定额计价向清单计价的转变。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了建设工程计价文件的编制原则和计价方法。为此,政府主管部门推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也就是在保留了传统定额计价方式的基础上,又参照国际惯例引入了市场自主定价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工程计价方式-工程造价专业概论

1.定额的产生与计价

我国定额的产生由来已久。在古代已经很重视材料的计算,并已形成了许多则例,这些则例可看作是材料、人工定额的原始形态。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工程定额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建立并日趋完善。1995年,建设部颁发《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部分)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我国定额制定工作开始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2002年,建设部组织编制和颁发《全国统一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为实行量价分离、工程实体消耗和施工措施消耗定额提供依据。2003年,建设部发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现工程计价模式从定额计价向清单计价的转变。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进一步规范了工程量清单计价。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了建设工程计价文件的编制原则和计价方法。

2.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定额计价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引进和沿用了苏联建设工程的定额计价方式,该方式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开始加强工程造价的定额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按主管部门颁发的概预算定额和工料机指导价确定工程造价,这一要求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的特征。

定额计价以当时的定额核算消耗量,并以单位估价表计算直接工程费,以费用标准确定间接费及利润税金等,最终形成投资项目的工程总造价。

定额计价制度从产生到完善的数十年中,对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政府进行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是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定额计价制度受到了冲击。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建设要素向市场放开,各种建筑材料不再统购统销,随之人力、机械市场等也逐步放开,导致了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要素价格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上下浮动。而定额的编制和颁发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定额中所提供的要素价格资料总是与市场的实际价格不相符合。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清单计价模式(www.xing528.com)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定额计价方式产生了一些变革,如定期调整人工费、变计划利润为竞争利润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了“量价分离”的方法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但上述做法,只是一些小改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计划价格的性质,基本上还是属于定额计价的范畴

2003年7月1日,国家颁发了200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之后,工程造价的确定逐步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特征。2008年,国家有关部委对2003清单规范进行了修订,发布了2008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13年又发布了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各专业《工程量计算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但我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仍在实行统一定额的国家之一。英、美发达国家都没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只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在这些国家,招投标大都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和低价中标原则,各个承包商都有一套自己的算价方法。

在定额计价制度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是实力的竞争,而是计算能力的竞争。为此,政府主管部门推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下,由招标者给出工程量清单,由投标者填报单价,单价完全依据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整体实力而定,此时施工企业只有编制自己的企业定额,才能适应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度,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体现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并推广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但是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我国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双轨并行的局面。也就是在保留了传统定额计价方式的基础上,又参照国际惯例引入了市场自主定价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国际管理的深入了解,市场自主定价模式将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