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测结果综合分析:揭示田园城镇整合策略

实测结果综合分析:揭示田园城镇整合策略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实测风速变化图1.室外风速从图中可见冷巷中的测点1、2、3的风速要明显高于建筑室内风速,通过冷巷的狭管效应加速后,风速明显提升。由于冷巷的狭管效应,冷巷前、冷巷中处的风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数值为1~1.6 m/s,通风情况良好。

实测结果综合分析:揭示田园城镇整合策略

本次实测选取的测量时间为2017年9月7日至9日,因鄂东北地区处于夏热冬冷地区,9月初正是天气炎热时期,其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传统民居内的实际情况,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参考。实测时间为9︰50—18︰50,每天的测量过程持续9个小时,平均每30 min记录一次1.5 m高度(人体活动高度)处的风速和风向,实测数据如图6所示。

9︰50—18︰50这9个小时,上午气温较低,空气热运动缓慢,风速较小,13︰00左右空气热运动加剧,风速达到最大值,下午温度逐渐降低,整体风速也逐渐减小。当天冷巷中平均风速为0.41 m/s,室内平均风速为0.02 m/s。

图6 实测风速变化图

(作者自绘)

1.室外风速(www.xing528.com)

从图中可见冷巷中的测点1、2、3的风速要明显高于建筑室内风速,通过冷巷的狭管效应加速后,风速明显提升。同时由于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室外风速远低于室内风速。观察测点1、2、3的风速可以发现,在9︰50—11︰50这个时间段内,测点1、2、3的数据比较跳跃。笔者认为是因为上午环境温度不高。等到温度上升,空气循环速度加快,室外的风速应有一定的上升。观察12︰20—16︰20的风速情况,发现测点1、2处的风速明显上升,和笔者的猜想一致。当环境风速加快,冷巷的狭管效应就体现得比较明显了。由于冷巷的狭管效应,冷巷前、冷巷中处的风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数值为1~1.6 m/s,通风情况良好。随着时间的推移,15︰50以后,热循环降低,测点1、2、3的风速明显降低,数值为0~0.4 m/s。从室外的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建筑室外的风速受一天的温度影响明显,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循环加快,风速增加;②在较高风速作用下,冷巷的狭管效应明显,冷巷前、冷巷中的风速提升效应优于冷巷后。

2.室内风速

观察室内4、5、6三个测点的数据可以发现,在9︰50—11︰50这个时间段,由于整个环境风速较小,冷巷中的风速较低,进入建筑室内的风速接近零,测点1、2、3的风速都低于0.2 m/s。然而,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冷巷内的风速慢慢增加,开始有风通过冷巷进入建筑室内,测点5的风速最先上升就是例证。测点5位于建筑的天井位置,正对着弯水,进入室内的风先吹向天井,然后到达中堂和前厅。当天笔者实测时站在弯水处可明显感觉到吹风感,但由于当天整体风速较低,进入建筑室内的风速也较低。傍晚时,整个环境的风速降低,建筑室内的风速也降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