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及影响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及影响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时期,由于党组织发展党员时,未对党员进行谈话,没有健全的程序,所以出现了党员不知道自己身份的问题。抗战初期,加入党组织的主要有三种人。抗战时期,盐池县党员构成的性别比例,男性党员远超女性党员人数。抗战时期,盐池县党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党员没有受过正式教育,文化程度一般处于文盲、稍识字、初小、高小及初中的水平。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及影响

抗战时期,由于党组织发展党员时,未对党员进行谈话,没有健全的程序,所以出现了党员不知道自己身份的问题。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发展,群众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感到共产党和革命政权所给予的帮助,明白了共产党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党,对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同并愿意接受党的领导,自觉自愿选择加入共产党,盐池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抗战初期,加入党组织的主要有三种人。第一种是不了解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等,通过别人简单介绍盲目加入党组织,一些党员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党员。如盐池县城区二乡党员李登芝是1937年9月入党。11月,党组织调他到定边受训时,区长对他说:“你是个党员。”他听到后说:“哦,谁说的这个话?”他居然不知道自己是党员。还有党员张子才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入党。第二种人是带有投机心理加入党组织,认为入党能提前知道党的有关指示和通知可以获取好处,还有一些人认为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共产党能够保护自身财产安全,利己主义思想比较突出。如当时一名党员介绍他人入党时说:“党员是挑好的,你性格好,耳目好(能打探消息),可以入党。党员要起模范作用,当耳报神,豪绅们谁说啥话要给上边报告。入党有好处,有啥事比群众先知道。比如西面(宁夏)不对了,党员先知道了就能跑。”第三种人是了解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等,认同并且愿意接受党的领导、为党的事业奋斗,自愿加入共产党的。如党员李天福认为,共产党“不打人,不骂人,很好”,所以他要加入共产党。这种人较多,据1938年至1941年当过四年支书、发展党员最多的李登芝讲:区委指示先瞅对象,瞅忠实可靠能起作用的人,不瞅鬼鬼溜溜的人,瞅好了以后,先交给工作叫办事,看对党的事情热心不热心,如果热心就可以发展入党。李登芝说:“我发展党员时先问他:‘你知道共产党是什么?’”[1]并向大家解释说:“你知道入党不受剥削压迫,有说话的权利。”[2]大家听了心里喜欢,就参加了。大多数党员认为现在不受过去办公事的头前人(指豪绅)的压迫了,有了说话权,享受了政治上的权利,并觉得这是宝贵的。

盐池县城区二乡支部1944年党员阶级成分见表2-1所示。

1939年8月,三边分区依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对三边分区基层党组织进行规范建设。据此,盐池县基本停止发展党员,对党员进行审查,纠正党员思想意识薄弱、对党认识不足等错误倾向,清除不合格党员。从表2-2可以看出盐池县清除党员的情况。

抗战时期,除了盐池县当地党组织发展党员之外,红井子工委和余庄子工委也在移民和马鸿逵部逃兵中发展党员。至1945年,红井子工委发展党员12名。

抗战时期,盐池县党员构成的性别比例,男性党员远超女性党员人数。以盐池县党员性别统计表为例(见表2-3),1944年,全县女性党员仅5名,其余都为男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妇女的思想观念并未得到彻底解放,不能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是男性党员更有利于开展秘密、复杂的革命工作。这种情况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得到改善。

表2-1 盐池县城区二乡支部1944年党员阶级成分情况单位:人

资料来源:盐池县档案局(馆)编:《陕甘宁边区时期的盐池——档案史料汇编(中)》,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93页。

表2-2 盐池一区一乡党员变动情况单位:人(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盐池县档案局(馆)编:《陕甘宁边区时期的盐池——档案史料汇编(中)》,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11页。

抗战时期,盐池县党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党员没有受过正式教育,文化程度一般处于文盲、稍识字、初小、高小及初中的水平。据1944年统计,盐池县共有农村党员365人,其中文盲269人,占全县农村党员的73.7%;稍识字76人,占全县农村党员的20.8%;初小文化程度有17人,高小1人,初中2人,三者只占全县农村党员的5.5%。为了提高党员的文化程度,各级党组织陆续开展各式各样教育,如举办扫盲班等,让党员接受教育,提高其思想文化水平。

1944年盐池县各党支部党员文化程度如表2-4所示。

表2-3 陕甘宁边区盐池县党员性别统计表单位:人

表2-4 陕甘宁边区盐池县支部党员文化程度统计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盐池县档案局(馆)编:《陕甘宁边区时期的盐池——档案史料汇编(中)》,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