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冬至节及腊八节的介绍

冬至节及腊八节的介绍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因此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相传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节日饮食有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等。

冬至节及腊八节的介绍

1.冬至名片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两日。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因此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作数九,有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2.腊八节名片

腊八节俗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节日饮食有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等。(www.xing528.com)

3.小年名片

小年别名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吃灶糖﹑洗浴婚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