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绪慈禧时期的谏祸与权力争斗

光绪慈禧时期的谏祸与权力争斗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绪一朝,权力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刚愎自用,谏祸频频发生。清朝自顺治至同治间209余年,一直没有形成过谏诤风气,偶尔见个别谏诤事件旋即消散,到光绪朝才多有几个较有风节的建言者,略见谏诤气象。光绪、宣统之际,御史江春霖接连上疏纠劾奕劻父子结党营私之罪,招致“回原衙门行走”的处分。总之,光绪、宣统间难得的谏诤事件大都笼罩着一股“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

光绪慈禧时期的谏祸与权力争斗

光绪一朝,权力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刚愎自用,谏祸频频发生。

光绪二年(1876)五月,御史潘敦俨上疏请求为上年宾天的孝哲皇后(穆宗后)定谥号。疏中云:“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悲伤致疾,或云绝粒殒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清史稿·孝哲皇后传》)慈禧斥为“谬妄”,命将潘敦俨交部议处,最后把他革职。

五年(1879)闰三月,吏部主事吴可读随驾谒穆宗惠陵时服毒自尽,遗疏请太后颁旨为穆宗立嗣并宣布将来把帝位传于穆宗嗣子(穆宗无子,德宗系嗣文宗)。吴可读生不敢谏,死为“尸谏”,慈禧倒有几分怜悯,在他遗疏上作批语云:“以死建言,孤忠可悯”,命给予恤典。

七年(1881)二月,通政司参议刘锡鸿因上疏参劾军机大臣李鸿章而被革职。

十二年(1886)八月,御史朱一新上疏建议预防宦官窃权,对总管太监李莲英随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一事表示不满,以此忤慈禧,降为主事,随即辞官还乡。

十四年(1888),御史吴兆泰因上疏请停修颐和园,忤慈禧,被革职。

十五年(1889)二月,慈禧撤帘归政。前月御史屠仁守上疏请求归政后臣僚密折封奏仍呈太后,由太后披览后交付执行,疏中还提到李莲英弄权之事。慈禧阅疏斥为“乖谬”,命将屠仁守革职交部议处。

二十年(1894)九月,中日海军交战,清军惨败。当时公众舆论归咎于主和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私议或责怨慈禧事事掣肘,贻误军机。这年十二月,御史安维峻上疏请求究治李鸿章误国卖国之罪。疏中对当时的小道消息也有所反映,如云:“或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臣未敢深信。何者?皇太后既归政,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乎?”安维峻虽然明确表示对小道消息“未敢深信”,言下之意还是“姑妄信之”。德宗得疏,传谕云:“军国要事,仰承懿训遵行,天下共谅。乃安维峻封奏,托诸传闻,竟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之语,妄言无忌,恐开离间之端。”(《清史稿·安维峻传》)命将安维峻革职遣戍新疆。安维峻直谏之声一时传扬天下,离京时士大夫争相饯送,在戍地也受到都统礼敬,聘主书院。(www.xing528.com)

二十一年(1895)十月,户部侍郎长麟和工部侍郎汪鸣銮因召对时“信口妄言,迹近离间”,二人同时革职,永不叙用。

二十二年(1896)二月,青年太监寇连才向慈禧上疏条陈10事,主要有:请归政皇上;请勿修圆明园以幽禁皇上;请停止宫中演戏;请废颐和园;请罢修铁路等,都是当时人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慈禧依据约束太监的祖制,名正言顺地将寇连才处死。

三十三年(1907)四月,御史赵启霖因疏劾庆亲王奕助父子纳贿而被革职。

清朝自顺治至同治间209余年,一直没有形成过谏诤风气,偶尔见个别谏诤事件旋即消散,到光绪朝才多有几个较有风节的建言者,略见谏诤气象。光绪、宣统之际,御史江春霖接连上疏纠劾奕劻父子结党营私之罪,招致“回原衙门行走”的处分。此事引起公愤,江春霖同僚58人共同签署一分公折上奏申诉,为200年来所未有的事件。

宣统元年(1909)六月,又有永麟尸谏事件。永麟为颐和园八品苑副,满洲人,感于时局艰危,大厦将倾,上书摄政王载沣,痛陈四事(内容未详),先6日绝食,以致殒命。清廷赠于恤典。

总之,光绪、宣统间难得的谏诤事件大都笼罩着一股“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最后一代封建王朝行将灭亡,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就要退出历史舞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这个时候的谏诤正是封建王朝临终的哀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