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朝的英勇将士与殉国英雄

金朝的英勇将士与殉国英雄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忠孝军以骑兵为主,待遇要远远优于其他军队。另外忠孝军还有辅助后备军,称为合里合军。忠孝军与蒙古军的几次重要作战,多是在完颜陈和尚的率领下完成的,且取得了局部胜利。陈和尚以忠孝军四百骑大破蒙古军八千之众,三军将士奋勇作战,取得了大昌原之战的大捷。陈和尚率忠孝军一千人往救,都尉夹谷泽率军一万接应。哀宗为表彰完颜陈和尚的忠烈,诏赠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建褒忠庙并塑其像,立碑

金朝的英勇将士与殉国英雄

出狱之后的陈和尚得到哀宗的重用,先出任紫微军都统,正大四年(1227)转任忠孝军提控。

忠孝军是金朝末年依赖的一支重要武装,最初组建于宣宗时期,发展壮大于哀宗时,“复取河朔诸路归正人,不问鞍马有无、译语能否,悉送密院,增月给三倍它军,授以官马,得千余人,岁时犒燕,名曰忠孝军”。可见,忠孝军以骑兵为主,待遇要远远优于其他军队。忠孝军的组成成分也很复杂,“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蛮)、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除了汉人、女真人外,还有回鹘、乃蛮(后成为蒙古人的一支)、羌人(应该有党项人与吐蕃人的成分)、吐谷浑等众多民族的成员。有研究者将其归为两类,一类原来为金朝的编户齐民,陷于大蒙古国而后南归,被称作“胁从人”或“归正人”,严格来说,羌、浑等也属此类;另一类为蒙古军中被金朝俘获或主动投奔的非金朝子民,称“归顺人”。另外忠孝军还有辅助后备军,称为合里合军。忠孝军前期的将领为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后期有完颜陈和尚、蔡八儿、蒲察官奴等将领。

由于忠孝军的成员多为少数民族且多是从敌方逃归的,很多人对于军纪并不严格遵守,桀骜难驯,但是在完颜陈和尚的调教下,他所统率的忠孝军“俯首听命,弭耳帖伏,东而东,西而西,易若驱羊豕而逐狐兔。所过州邑,常例所给之外,一毫不犯。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虽然难免有溢美之处,但完颜陈和尚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金军将领中确实少有能与之相比的。忠孝军的员额有七千人,最多不过万余人,却是金末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忠孝军与蒙古军的几次重要作战,多是在完颜陈和尚的率领下完成的,且取得了局部胜利。

正大五年(1228)三月,蒙古将领、号称开国四骏之一的赤老温率军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金军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询问诸将谁能当先锋,陈和尚应声而出,“擐甲上马不反顾”。陈和尚以忠孝军四百骑大破蒙古军八千之众,三军将士奋勇作战,取得了大昌原之战的大捷。这是金朝抗击大蒙古国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取得这样大的胜利,极大地激励了金朝军民的斗志。陈和尚此役论功第一,金哀宗亲自下旨褒奖,授其为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陈和尚自此名震天下。

正大七年(1230),蒙古军围攻金军武仙部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陈和尚随平章政事完颜合达、枢密副使移剌蒲阿救援,金军击败蒙古军,解卫州之围。

正大八年(1231),蒙古军速不台部攻陕西,兵至潼关,金军潼关总帅纳合买住据守并求援于行省。陈和尚率忠孝军一千人往救,都尉夹谷泽率军一万接应。蒙古军败退,陈和尚率军追至倒回谷(今陕西省蓝田东南)谷口返回。速不台因此遭到窝阔台的责备,陈和尚则官至御侮中郎将

陈和尚不仅战功卓著,为人也刚直不阿。枢密副使移剌蒲阿虽身为金军统帅,但没有深谋远略,只好赢取小的战斗,以获取战利品,军中无人敢于劝止。陈和尚私下议论说:“副枢以大将军为剽略之事,今日得生口三百,明日得牛羊一二千,士卒喘死者则不复计。国家数年所积,一旦必为是人破除尽矣。”也就是说,以后金朝大事,一定会坏在移剌蒲阿手中。话传到移剌蒲阿耳中,一天,移剌蒲阿设宴款待诸将,席间他问陈和尚:“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陈和尚不慌不忙喝完酒,慢慢地说:“有。”蒲阿见他面无惧色,也无从责怪,假装说好话:“有过当面论,无后言也。”

天兴元年(1232),金军统帅完颜合达、移剌蒲阿驻于邓州,想要在此与蒙古军决战。但拖雷率领蒙古军避开金军主力,绕道直趋汴京。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率金军十五万(其中骑兵两万、步兵十三万)前往阻击,陈和尚也在军中。蒙古军战术灵活,不断袭扰金军,金军不得休息,士卒疲惫不堪。金军进至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西南)时,天降大雪。金军三日不得食,被蒙古军四面包围。蒙古军在全面进攻之际,故意让出一条通往钧州的道路,金军争先出逃。结果全军覆没。三峰山之战,是关系到金朝存亡的一场战略决战,此战金军损失了大量精锐,之后绝难再与蒙古军抗衡。多年之后,郝经写了一首《三峰山行》,感慨金军的惨痛失败以及金军将士的惨烈悲壮:

朔方善为斡腹兵,岂肯掠地还攻城?北王战罢马首回,十年大军不南行。西域既定杀李王,疾雷破柱关中惊。鸷鸟匿形深且蟠,汴梁不悟空椎冰。小关幸胜未足多,举朝刻日期中兴。都人尽喜识者惧,俄闻绕出西南路。突骑一夜过散关,汉江便著皮船渡。襄阳有兵隔岸看,邓州无人浑不顾。纵入腹心将安归?彼骑岂足当吾步!脱兔一去不可及,却兵洛涧苻坚误。日日鏖战深且艰,我帅益忙敌亦闲。短兵相击数百里,孤穷转斗甲尽殷。直向虎穴探虎子,既入重地宁肯还?扫境尽至欲一赌,前后百匝相回环。就中真人有天命,跃马直上三峰山。黑风吹沙河水竭,六合乾坤一片雪。万里投会卷土来,铁水一池声势接。丞相举鞭摔言,大事已去吾死节。彦章虽难敌五王,并命入敌身与决。逆风生堑人自战,冰满刀头冻枪折。一败涂地真可哀,钧台变作髑髅血。二十万人皆死国,至今白骨生青苔。壕堑已平不放箭,城门著炮犹自开。大臣壅蔽骨肉疏,事急又送曹王来。至了不去误国贼,向非汝南死社稷,欲为靖康不可得!(www.xing528.com)

三峰山惨败后,完颜合达与完颜陈和尚率金军残部数百骑败入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钧州很快被蒙古军攻破,金军仍然顽强不屈,展开了巷战,完颜合达被杀,陈和尚不想无名死于乱军之中,在战事结束之后主动找到敌军并宣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蒙古军统帅问他姓名,陈和尚说:“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蒙古军统帅爱惜他是一条好汉,想要他投降,但陈和尚不为所动;又对他用刑,砍去他的脚,砍断他的腿,但陈和尚毫不屈服。接着,他被从嘴到耳割开一个大豁口。陈和尚喷血呼喊,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岁。蒙古军统帅敬佩他的忠义,以马奶酒洒地祭奠祷告:“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同年六月,金朝尚书左丞李蹊在送曹王入蒙古军为人质返回之后,汇报了大蒙古国对于完颜陈和尚以身许国的感想:“中国百数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哀宗为表彰完颜陈和尚的忠烈,诏赠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建褒忠庙并塑其像,立碑予以纪念。完颜陈和尚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当时的敌我双方,而且还被后人传颂。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有诗《金大将》曰:

汝何官?金大将。汝何名?陈和尚。

好男子,明白死。生金人,死金鬼。

胫可折,吻可裂,七尺身躯一腔血。

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再生来我家。

吁嗟乎!衣冠左衽尚不耻,夷狄之臣乃如此。

尽管李东阳还有传统的“夷夏之辨”观念,将金朝视为夷狄,但还是充分歌颂了完颜陈和尚的忠勇节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