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朝复兴与开采煤矿-谈金:他们的金朝

金朝复兴与开采煤矿-谈金:他们的金朝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家后,刘正为了增加家产,拿出粮食召集劳力,在张村“凿山取炭”,也就是开采煤矿。我国古代大规模地开采使用煤炭是在宋代。北宋哲宗元祐三年,李吉在当地的万户山开始开采煤矿,使用工匠数百人,出产所得能供养千余口,可见其煤矿开采规模之大、获利之丰厚。刘正去世于金世宗大定四年,他开采煤炭必然是在此之前。

金朝复兴与开采煤矿-谈金:他们的金朝

刘正家的房屋财产经过北宋末金初的战火毁灭殆尽,但是在全家的辛勤劳作下,家业很快就恢复了生机,家族拥有了连绵的肥沃田地,余粮充满仓库,各种牲畜成群,林木茂密。刘正又想扩建宅第,到西北二百余里外的绵山县去采购木材,与仆人一同劳作,不怕吃苦。金代并无绵山县之设置,墓铭所谓的绵山县应该是绵山所在的介休县(今山西省介休市)的俗称。绵山的自然植被为繁茂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有黄榆、桦、柞、山柏、侧柏、油桦、白皮松、鹅耳枥、山杨等树种。刘正家有林木,为何要远赴二百余里外的绵山采购修建家宅所用的木材呢?这有可能是因为刘家的茂盛林木是后来种植的,当时还不堪使用,也有可能与当时整个华北的林木资源遭到破坏有关。在宋金之际的战乱中,林木资源无疑会遭到极大破坏,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的情况下,也会使林木资源遭到极大消耗。刘正去世于金世宗统治早期,他兴建家宅很可能发生在世宗之前的海陵王完颜亮时期,而此时正是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建设时期,所以他不得不去别处寻木。天德三年(1151)三月,完颜亮下诏在燕京(辽南京,今北京市)的基础上扩建城市,修筑宫殿作为新的都城,为此需要大量的木材,由于工期紧迫,甚至往往拆用汴京等地的建筑构件。此外,当时也砍伐了大量林木,连一些著名园林的林木也难以幸免,如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的潭园自唐朝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开始修建,到北宋时期成为北方的著名园林,园内风景秀丽、树木参天。尽管秘书少监张仲轲提出潭园的树木不堪使用,但是完颜亮未加采纳,于是潭园的树木也没有幸免。正隆三年(1158)十一月,完颜亮下令营建南京宫室,南京宫殿的营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需木料都出自关中青峰山深山中,采伐、运输艰难之至,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北方的森林资源所存无几,不得已要从唐、宋都未开发的深山险壑中采伐。南京的修建同燕京的修建一样,也征发了全国的木材。当时德州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有一座淳熙寺,寺内的千佛殿在宋金战争之际被焚毁,完颜亮登基后,寺僧智深恳请住持广俊同意之后,发愿重修千佛殿,但是准备好的修建千佛殿的木材被征收,用于营建南京宫殿。之后的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智深再次发起修建千佛殿的工程,但是当地已经难觅合适的木材。不得已,智深等人到山西五台山访求大树,历尽艰辛,才备齐了木材。

尽管在金代的山西还有五台山和绵山这两片宝贵的森林资源,但实际上山西有些地区木材也十分缺乏,如正隆四年(1159),陵川县(今山西省陵川县)古贤寺要修建弥勒殿,准备木材时也是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攒齐。在今日保留下来的山西南部很多金代寺院建筑中,其立柱往往是石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木材的缺乏。

刘正还因为家有雄厚的“物力”而充当了本乡的巡绰捕盗。所谓物力,在金代指的是民户的资产。据刘浦江先生研究,金代除了田亩两税(或牛头税)以外的其他一切赋役,几乎都与物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刘正所担任的本乡巡绰捕盗就是按照物力多少来选拔的职役。以物力的多少来选拔职役,在金代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征派,另一种是按照物力多少征收“免役钱”,再由政府雇人充任,刘正的情况无疑属于前者。其职责应该是负责本乡日常治安巡逻、缉拿盗贼工作,刘正身负其责,并无怨言。

刘正在乡间颇有威望,乡社议论乡里事务,一般都以他的意见为定论。金代县以下的乡村基层社会组织同历代一样是乡村里社,乡村里社是四级组织,但县以下不一定同时存在这四级组织,有时乡下面无村,直接辖里,里下辖社。有时村下不一定辖里,直接辖社。民间一般用“乡里”指称最基层的地域单位,用“乡社”或“里社”指称最基层的组织。“乡里”重在指地域范围,而“乡社”或“里社”则偏重指人际关系。由于刘正是当地的富豪,其家族势力雄厚,因此在乡社商谈民间日常事务时,其意见举足轻重。乡社或里社的标志是社坛和社树,并不设房屋。泰和八年(1208),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双榆社的百姓重新修理社坛,并且重新种植了两株榆树,以替换已经枯死的社树。可以说,社树既是社的标志,也是为了保护社坛而种植。社坛、社树所在之处应该就是乡社举行会议之处。

刘正的父亲刘顺在世时,刘家始终聚族而居,维持着一个大家庭。其父去世并守丧三年之后,刘正的侄子中有人想要分家。刘正为了避嫌,置之不问,刘家一分为五,应该是五个兄弟及其后代各为一家。

分家后,刘正为了增加家产,拿出粮食召集劳力,在张村“凿山取炭”,也就是开采煤矿。我国古代大规模地开采使用煤炭是在宋代。除了传统文献外,近年新发现的宋代李丛生墓志也记载了宋代焦作地区的煤炭开采情况。墓主李丛生为“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今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丁壁村)人。后来其子李吉携母及两妹迁居至“潭怀宁邑孝廉乡孝廉里白家作”(今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上白作村,当时与泽州同属河东南路)。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李吉在当地的万户山开始开采煤矿,使用工匠数百人,出产所得能供养千余口,可见其煤矿开采规模之大、获利之丰厚。李吉是从泽州迁居到怀州的,其煤炭开采技术也应习自泽州。(www.xing528.com)

以往的文献中对于金代煤炭的开采情况多有记载,如宋使朱弁出使金朝被扣留,在云朔(今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一带)居住十余年,其诗《炕寝诗三十韵》就记载了在寒冬用煤炭烧炕取暖的情况:“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同样,金代著名文人赵秉文《夜晚暖炕》一诗记载了金中都(今北京市)冬季同样使用煤炭烧炕取暖的情况:“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裯。”

刘正去世于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他开采煤炭必然是在此之前。他开采煤炭的“张村泉子沟”也就是今山西省长治市大辛庄镇张村。墓铭没有明确记载采煤的矿工有多少人,但从采煤的收入得以养活将近一百户家庭来看,以每户出工一人计,刘正的煤矿也用工百余人了,规模不可谓不大,堪与此前李吉的煤矿相媲美。

刘正墓铭是已发现的第一件记载金代煤炭开采的碑志,弥足珍贵。

刘正虽然只是农村一位以农入工的普通百姓,但是颇讲生活情趣,晚年在住宅的南边建有花园,种植了花木果树,还有亭榭以供休息待客。对于儒释道各路宾客、出家人,刘正都热心接待,不吝施舍。刘正本人的文化程度不得而知,但他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为此专门开设了家塾。墓铭的撰写与书写者乡贡进士李可权就在刘家任教两年,并与刘正朝夕相处,因而对其为人十分了解,在其去世后,应其长子刘滋之邀,为其撰写了墓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