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林寺:云南武装起义策源地

西林寺:云南武装起义策源地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尔后在滇南地区发动起义,建立第二纵队。并派人通知境外待命的朱家璧、张子斋等回到滇东南地区与当地党组织会合,发动武装起义。建水西林寺,将永载入云南人民武装斗争史册。1990年9月,西林寺被建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寺:云南武装起义策源地

县城西郊西林寺街尽头的西林寺,坐落在两梯级的台地上。前为山门,门为楼阁式,内观是戏楼,逢庙会可看演出。其后为中殿,左右两庑有房数间。中殿后登石阶而上,至一高台,台后为正殿,亦有左右两庑数间。20年前作为生产队的牛圈和柴草堆放处,不慎失火,烧毁山门、中殿及两廊庑,仅孤存后殿一座。近年来,当地群众集资修复山门、中殿及两廊庑。但山门已失却戏楼原貌。

这座寺庙,原来比较荒僻,也因此能够成为半世纪前云南人民革命由隐蔽斗争转向公开化武装斗争的里程碑式纪念地。那是民国36年(1947年)的12月底,解放战争正以波澜壮阔之势在全国迅猛发展,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工作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会议。省工委书记郑伯克、委员侯方岳和张华俊出席会议,旅缅支部回国汇报工作的王子近列席会议。郑伯克主持会议并传达了中共中央上海局关于在云南发动武装斗争的指示,分析了云南的情况,估量了有利条件和困难,决定按党中央和上海局的指示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发动大规模的人民武装斗争。会议确定充分利用云南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的矛盾,争取和中立地方势力,以“讨蒋自救”为号召,集中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首先在地处滇桂黔边区、党的工作基础较好、敌人控制较弱又便于得到城市的配合和支援、利于站稳脚跟的滇东南地区发动,建立自救军第一纵队。尔后在滇南地区发动起义,建立第二纵队。滇东北、滇西亦积极创造条件,待机发动起义。同时确定了第一纵队的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人选。并派人通知境外待命的朱家璧、张子斋等回到滇东南地区与当地党组织会合,发动武装起义。会议擂响了在云南开展游击战争的战鼓,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

会议结束后的1948年3月,朱家璧、张子斋、马仲明等领导干部,在弥勒西山迅速集中了人枪200余,与敌军展开激战,获得胜利,正式建军,后称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继而,滇南元江建立第二纵队。接着,滇西、滇东北以至滇中都蓬蓬勃勃地开展了武装斗争。1949年5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将全省游击部队统一组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简称边纵)。至1949年底,边纵共建立12个支队和两个独立团,主力部队发展到6万余人,县区游击队发展到10万余人,活动遍及滇桂黔三省的147个县境,建立起12个成块的游击根据地,钳制了近15万国民党军队,共歼敌6.1万余人,解放了91座县城,为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大西南,建立了历史功勋。建水西林寺,将永载入云南人民武装斗争史册。(www.xing528.com)

1990年9月,西林寺被建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