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麻婆豆腐:川菜代表之一,源于成都文化

陈麻婆豆腐:川菜代表之一,源于成都文化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陈麻婆豆腐的诞生,该是清朝的事儿了。不过最初这家店不叫陈麻婆豆腐店,是因为抗战时期万福桥边冒出一家叫“江头归”的饭馆,宣称自己最擅长做红烧豆腐。老陈家一看不对劲,赶紧用了“麻婆豆腐”这个名字,以示区别。当然,“江头归”后来销声匿迹了,麻婆豆腐却成了川菜最有名的代表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到日本,大受欢迎。只是“陈麻婆豆腐”正式命名比较晚,这个店招是书法家余中英在1966年书写制成的。

陈麻婆豆腐:川菜代表之一,源于成都文化

说起陈麻婆豆腐的诞生,该是清朝的事儿了。道光四年(1824),有人在万福桥的桥头开了一个乡村饭馆,叫作“陈兴盛”,这也是麻婆豆腐和万福桥的渊源。陈麻婆本不姓陈,她姓刘,因为当姑娘的时候嫁给了一位叫陈春富的人,随夫姓,改姓陈;又因为她脸上有些麻点,所以人们就叫她为陈麻婆。他们这家店有一道镇店之宝:红烧豆腐,这道菜“麻、辣、脆、嫩、烫、鲜、浑”,不仅味道巴适,而且物美价廉。万福桥因处在出入成都北门的一条必经之路上,所以来往的人很多。加上从岷江上游漂运下来的木材从这儿流过,木材商人及放漂工人也把这家店当作工作食堂。客人中最多的就是贩夫走卒和推车抬轿下苦力的人,他们每次来必点这道红烧豆腐,又好吃、又营养、又下饭,价格和服务都很亲民。久而久之,陈麻婆做的红烧豆腐就被叫作麻婆豆腐,声名远播。清代傅崇矩的《成都通览》中,这家小饭馆还荣列“成都著名食品店”榜单,可以说是一家“网红店”。民国初年成都人冯永吉所编的《成都竹枝词》中也曾写道:

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

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麻婆豆腐和巴蜀火锅一样,都是劳动者的智慧体现。只是重庆火锅大江大河的豪气,而麻婆豆腐则更像成都人的脾气,辣而不燥、静水流深。这道麻婆豆腐成了“网红菜品”之后,就连著名的成都作家、开过饭馆的李劼人,也带着家人来此解馋,他还把陈麻婆豆腐店写进了书里:(www.xing528.com)

白竹筷,土饭碗,大米饭,臭咸菜。……及至叫到做碗豆腐来,十分土气的幺师古典式地问道:“客伙,要割多少肉,半斤呢?十二两呢?豆腐要半箱呢?一箱呢?”

不过最初这家店不叫陈麻婆豆腐店,是因为抗战时期万福桥边冒出一家叫“江头归”的饭馆,宣称自己最擅长做红烧豆腐。老陈家一看不对劲,赶紧用了“麻婆豆腐”这个名字,以示区别。当然,“江头归”后来销声匿迹了,麻婆豆腐却成了川菜最有名的代表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到日本,大受欢迎。只是“陈麻婆豆腐”正式命名比较晚,这个店招是书法家余中英在1966年书写制成的。余先生1940年做成都市市长,春熙路孙中山先生铜像和川军抗日将士无名英雄像,都是他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塑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