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坑支护选型实践研究

基坑支护选型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坑支护选型是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作。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2 m时,应考虑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大直径排桩加止水帷幕围护形式,内支撑道数应不少于三道。

基坑支护选型实践研究

基坑支护选型是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作。结合基坑性质、开挖面积、平面形状、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基坑开挖深度

一般情况下,如基坑开挖深度在3 m以内,可以考虑采用重力坝的围护形式。当然这要求历史建筑与基坑外侧有一定的施工作业面。当基坑开挖深度在3~5 m时,可采用排桩加一道内支撑或斜抛撑形式,也可采用SMW工法(或二排双轴搅拌桩内插型钢)加内支撑或斜抛撑形式。当基坑开挖深度在5~10 m时,应采用排桩加二道内支撑,同时外侧还需施打隔水搅拌桩等。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2 m时,应考虑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大直径排桩加止水帷幕围护形式,内支撑道数应不少于三道。

2.距离较小的情况(www.xing528.com)

当遇到历史建筑与基坑外侧距离较小,基坑开挖深度又大于10 m的情况,为保护历史建筑,可考虑采用以排桩或地下连续墙为围护结构,或围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二墙合一的方式,采用逆作法施工。因地下室内部梁板结构作为内支撑能较好地控制基坑位移,而且没有拆除内支撑的施工工序,可减少因内支撑拆除所带来的基坑围护结构再次发生的位移。逆作法可有效保护基坑外侧的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

3.施工技术要求

为减少围护体施工对邻近历史建筑的影响,对围护体的施工工艺需提出特别要求,如为防止地下连续墙成槽坍塌,应对槽壁进行加固;为防止双轴或三轴搅拌桩施工的挤土效应,可考虑采用MJS施工旋喷桩止水;若特别邻近历史建筑,施工作业面较小,可考虑采用套管桩(咬合桩)进行围护体施工。这些施工技术措施均是为了减少对历史建筑的扰动,可在历史建筑附近一段围护体中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