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工程施工对历史建筑的影响:研究与实践成果

地下工程施工对历史建筑的影响:研究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开始抽水时,每隔4~8 h测一次,以观测整个系统的降水机能,3 d后或降水达到预定标高前,每日观测1~2次,地下水位降到预期标高后,可数日或一周测一次,但若遇下雨特别是暴雨时,需加密观测。

地下工程施工对历史建筑的影响:研究与实践成果

在基坑井点降水的同时,基坑内及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将有较大变化。因此在降水施工过程中,还要对井点的流量、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观测,以掌握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指导设计施工。当降水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并采取措施保证历史建筑的安全。

1.流量观测

流量观测一般可用流量表或堰箱,若发现流量过大而水位降低缓慢甚至降不下去时,应考虑改用流量较大的离心泵,反之,则可改用小泵,以免离心泵无水发热,并节约电能。

2.地下水位观测

观测位置和间距可按设计需要布置,可用井点管作观测井。在开始抽水时,每隔4~8 h测一次,以观测整个系统的降水机能,3 d后或降水达到预定标高前,每日观测1~2次,地下水位降到预期标高后,可数日或一周测一次,但若遇下雨特别是暴雨时,需加密观测。(www.xing528.com)

需要降低承压水头降压井,在启动降压井后,每6 h监测一次坑内外承压水层的水头高度,并视水位下降的速度相应调整监测时间间隔和降压井的启停数量、井位,以保证按需降压。

对于坑外回灌井,回灌监测系统必须在基坑侧及保护建筑物区域设置有效的水位观测系统及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利用其数据指导回灌运行控制。

3.地面沉降及分层沉降观测

观测降水工程的水准点应设置在井点影响范围以外,以便作为降水过程中附近地面及建筑物沉降的基准点。另外,处于影响范围内或降水工程附近的建筑物,亦应布置沉降观测点。若遇降水较深,且土层较多时,可增设分层标(即分层观测水准点),以便了解各土层的沉降,从而校核沉降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