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享誉青少年的清朝史:探寻一方玉玺的皇室传奇

享誉青少年的清朝史:探寻一方玉玺的皇室传奇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国玉玺”,乃是由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秦朝时,咸阳玉工王孙寿奉秦始皇命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玉玺;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用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将此玺视为帝王信物,奉为镇国之宝,得到它就象征着该帝王“受命于天”,失去它则意味着“气数已尽”。如今,“传国玉玺”被多尔衮自蒙古人手中取得,并将之献给皇太极,此功可称为不世。

享誉青少年的清朝史:探寻一方玉玺的皇室传奇

后金天聪八年(1634)九月,多尔衮在征伐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残部的时候临之以威、施之以谋,未费一兵一卒,便让林丹汗余部不战而降。

这个功绩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算太大,因为与多尔衮立下的另一份功劳相比,区区的军功都不值得一提。那份大功便是:多尔衮自林丹汗余部手中得到了失踪200多年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乃是由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秦朝时,咸阳玉工王孙寿奉秦始皇命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玉玺;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用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将此玺视为帝王信物,奉为镇国之宝,得到它就象征着该帝王“受命于天”,失去它则意味着“气数已尽”。凡是登上帝位却没有此玺的,就被人讥笑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被世人所轻蔑。

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几经出没,到了元末之时,元顺帝携玉玺远走大漠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而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传国玉玺从此再也不知所踪。

如今,“传国玉玺”被多尔衮自蒙古人手中取得,并将之献给皇太极,此功可称为不世。皇太极在下定决心征讨蒙古之前,是绝不会想到这个惊喜的。

努尔哈赤时代,朝鲜和蒙古只是后金与大明王朝之间的两枚棋子而已,并没有被给予多大的重视,最多是防止在后金与明作战时被其束手束脚罢了。

但皇太极却不这么想。为实现征服明朝君临天下定鼎中原的远大抱负,他改变了努尔哈赤对朝鲜和蒙古不重视的态度和做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扫除征明后顾之忧及削弱明朝外围势力。朝鲜是后金东部邻国,也是历史上中国的附属国。明朝建立后,朝鲜始终依附于明朝,即使在后金大举进攻明朝,明军节节败退之际,朝鲜依然在为明廷摇旗呐喊。明将毛文龙之所以敢于对后金的后方进行骚扰,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朝鲜的鼎力相助。因此想要压制明朝,朝鲜是一个必须争取到手的对象。为此,皇太极两次对朝鲜用兵,迫使朝鲜国王与后金订立君臣之盟,向后金称臣纳贡,并将朝鲜太子李造及皇子李警当作人质,强行带回盛京软禁。(www.xing528.com)

后金的西面则是漠南蒙古。漠南蒙古的领地位于明领地与后金领土之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皇太极说过,“我满洲与尔蒙古,原系一国”,他这话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拉拢蒙古,以蒙古为同盟,共同对明廷动兵。

漠南蒙古分散成若干部落,有强有弱,各自为政,可谓一盘散沙。其对后金所抱的态度也或友或敌,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皇太极采用分而治之的“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例如,采取通婚、馈赠的笼络方式和与后金交好的科尔沁部、喀尔喀部建立起同盟关系,采取武力对与后金为敌的察哈尔林丹汗部进行征服。皇太极采取的这个策略与对朝鲜所采取的策略殊途同归,一样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天聪九年(1635)获得国玺“至诰之宝”、使蒙古十六部全部归顺便是明显的标志。

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军事行动后,皇太极终于使后金政权趋于稳定。恰在此际,多尔衮献上“传国玉玺”,皇太极以为这是“天赐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气也”。

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即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祭告天地完毕,在坛前树鹄较射。

从此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清朝诞生了,就是这个封建王朝统治全中国268年,跨古代、近代两个历史时期。在此之前一年,皇太极下令国中之人皆称满洲原名,禁止称诸申(即女真),一个少为世人所知的满族因而扩大为举世闻名的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