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家的专业才能规定对艺术创造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艺术家的专业才能规定对艺术创造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今中外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的专业才能规定必定是健全的,必定在专业“学问”与专业“技术”两方面达到高度的平衡与统一。这不仅表明专业才能规定对艺术创造的直接影响,更反映出专业才能规定两方面的整体性与不可分割。这意味着艺术家不是自命的,而是特定社会中特定的权威组织依据其掌握符合特定的专业才能标准给定的。也就是说,艺术家必须通过进入社会性的艺术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并接受特定的权威组织的衡量与认定。

艺术家的专业才能规定对艺术创造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毫无疑问,艺术家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除了天赋条件,这种特殊的才能首先被人们理解为艺术家的专业技能,即其从专业教育中获得,在社会艺术活动中不断锤炼、积累并展示出来的艺术创造才能。换言之,艺术家的专业才能规定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其专业教育规定,一是其社会规定中从事艺术活动所获得的规定,是技艺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统一。

抛开种种非艺术因素的影响,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家的专业才能规定主要体现在其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熟悉状况两方面。一方面,艺术家必须掌握自己所从事的门类艺术的专业知识,包括该门类的艺术史、艺术哲学、技法原理与创作原理,以及艺术家对它们的独特理解等等,或为经验或为理论,或零散或系统,或表层或深入,它们构成了艺术家专业“学问”的内核,并由内核结构的大小、合理、有效程度分辨出艺术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艺术家必须具备所从事的门类艺术的专业技能,包括该门类所特有的观照方法与创作技巧[23],以及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获得的对它们的独特把握等等,或偏执或全面,或生疏或娴熟,或平庸或造极,它们构成了艺术家专业“技术”的内核,并同样由内核结构的大小、合理、有效程度分辨出艺术家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艺术家而言,这两个内核(毋宁说是同一内核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它们的相互契合、相互支持、相互带动,构成了艺术家专业才能的完整内核,并由这一完整内核结构的比例、大小、合理、有效程度分辨出艺术家专业才能的高低。

艺术家的专业“学问”通常表现为他的“眼”——艺术眼光或专业见识,其专业“技术”则体现在他的“手”——艺术手法或专业技巧。艺术家之“眼”直接控制着他的观照方式与技巧的组织、发挥;艺术家之“手”直接实现着他的专业见识与理解的深化、提高。一般说来,艺术家专业才能的完整内核偏重于学问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虽多能变得门类艺术理论家,但如果“手”不能跟进,其对艺术的理解终难深入,往往纸上谈兵、隔靴搔痒;偏重于技术者,即所谓“眼低手高”,虽多可作为门类艺术创作家,但如果“眼”不能提高,其对艺术技巧的运用缺少方向和程度控制,难免炫奇夸怪、斗巧逞能。唯二者统一,以“眼”引领“手”,以“手”实现“眼”,能其然、更通其所以然,达到“手眼无碍”“心手双畅”,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才有可能臻至较高的层面。古今中外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的专业才能规定必定是健全的,必定在专业“学问”与专业“技术”两方面达到高度的平衡与统一。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大多衣食无忧,故其讲究艺术学问与观照力、创造力的“厚积薄发”,以较高的专业才能规定进入艺术活动,以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处于社会底层的职业艺术家迫于生计,往往边积边发、边发边积,因而在进入艺术活动之际所能获得的才能规定较低,并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西方近代以来高贵的学院艺术家与普通的市井艺术家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这种在进入艺术活动之际所具有的专业才能的差异虽然并不能代表艺术家最终成就的高低,但艺术家发展过程的顺逆、所受的艰辛却是不言而喻的。由此也可以见出,专业才能规定对艺术家的重大影响。

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眼”又是艺术家的“意”,“手”则是艺术家表现出来的“形”:“意”统率“形”,“形”落实“意”;“意”的丰富与高远使“形”变得奥妙无穷,“形”的灵变与生动使“意”成为真切可感。二者相辅相成、内外一体。[24]一般而言,文化修养较高的艺术家多重视“意”的涵养与表现,文化修养较低的艺术家多重视“形”的锤炼与把握。唯有二者互为表里、高度统一,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的优秀艺术品。这不仅表明专业才能规定对艺术创造的直接影响,更反映出专业才能规定两方面的整体性与不可分割。

艺术家专业才能规定还表现为单科专业才能与多科专业才能的差异,即所谓“专才”与“通才”之别:一些艺术家个体专擅某一艺术门类,而另一些艺术家个体则兼善数个相邻的艺术门类。[25]一般而言,艺术家个体单科独进有利于专业才能的深化;而“通才”则有可能触类旁通、相互提携,有助于某一艺术门类专业才能的丰富和拓展。但如果单科独进而不知其余,容易带来专业才能的狭隘与偏执;如果兼善数科而不能打通,则必然造成精力分散、广而不精。所以,中国传统艺术家讲求以书作画、以画入书、书从印入、印从书出,都是在强调艺术专业才能的全面性与融通性。西方传统艺术家主张先雕塑再作画或在雕塑中谋求绘画空间,亦是此理。

必须看到,艺术家专业才能规定的含义,并非仅仅是其对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自我确认,而更多的是指其进入门类艺术活动所能展示给社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经由社会某个层面的相关权威组织的确认。事实上,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衡量艺术家是否名副其实的标准,广泛存在于各个地域、各个历史阶段,并在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权威性。这意味着艺术家不是自命的,而是特定社会中特定的权威组织依据其掌握符合特定的专业才能标准给定的。换言之,无论个体实际具备了何种程度的艺术专业才能,如果他没有进入社会性的艺术活动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并被衡量、被确认,其专业才能的价值只能归零,他就不可能被视为艺术家;如果他进入了社会性的艺术活动,但其专业才能与特定权威组织所持的特定标准不相符合[26],他同样不能被视为艺术家。因此,专业才能规定乃是个体是否可能成为艺术家的一道门槛,它包含了以下几层意义:

1.艺术家的专业才能主要由专业学问与专业技能两方面构成,因这种构成的比例、大小、合理、有效程度分辨出个体有可能成为何种类型、何种层面的艺术家。

2.掌握了某个门类专业才能的个体必须有机会展现并获得一定层次专业权威的认定,才可能被视为艺术家。这是古今中外为数众多的艺术活动参与者被淹没的重要原因,也是形成大艺术家与小艺术家之分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艺术家必须通过进入社会性的艺术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并接受特定的权威组织的衡量与认定。

3.个体所掌握的专业才能必须符合某种相对稳定并具有普适意义的标准;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具有某种才能的个体可以是别的什么,却不可以称为本门艺术的艺术家,除非他获得足以改变这一标准,并为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依据的强大支撑。(www.xing528.com)

4.个体所掌握的专业才能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高度,足以在众多参与艺术活动者中胜出;如果不能胜出,他充其量只能是“好事者”而非艺术家。这是西方传统艺术家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品第划分的重要参考。

5.进而言之,专业才能标准具有地域性与历史性,权威的评审组织具有层次性。个体能否准确把握此种标准的真实内涵,能否获得较高层次的专业才能展示平台,不仅取决于其专业才能本身,同时也依赖于其综合才能。即,对艺术家产生重大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其专业才能规定,其综合才能规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综合才能规定的重要作用。所谓艺术家的综合才能,是相对于其专业才能而言的,指艺术家在社会实践人生经历中获得的个人修养、思考能力、眼界见识、文采口才、办事能力、社交能力、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处世态度、声望口碑、人脉资源、胸怀气度等等。这种综合才能的获得,来自于艺术家所受的基础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作为社会成员的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本质上,艺术家的专业才能不过是其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

从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情况看,其综合才能与专业才能的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综合才能与专业才能各成体系,或前者强于后者而甘愿作“票友”式的艺术家;或后者强于前者而不得不充当以艺进身的工匠,二者不能相互支撑,最终都难以取得应有的较高艺术成就。一是综合才能与专业才能相互结合、相互滋养、相互支持,往往能使艺术家取得超常的成就。[27]这足以说明,通常并不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才能的综合才能,乃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必备并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艺术家的综合才能规定,乃是衡量艺术家才能的重要指标,因而也是艺术家必须自觉培养、充分运用于艺术活动的主观条件。无论是其个人修养、处世态度、胸怀气度对其艺术创作状态及其技能发挥的直接影响,或是其眼界见识、思考能力、文采口才对其意境创造、风格把握及其艺术理论著述的直接支持,或是其社交能力、办事能力、经济能力对其制造和掌控“艺术事件”的直接支持[28],或其人脉资源、社会地位、声望口碑对其创造思路拓宽、艺术活动平台搭建、权威标准评判及其艺术成就传播的直接影响,等等,无不体现出个体的综合才能在其艺术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对于艺术家而言,其综合才能并非外在于其专业才能,而是其专业才能不可或缺的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艺术家的综合才能与其专业才能的关系,绝不应该是简单的外部相加,而应该是深层的内在融合。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家才能规定的另外几层基本含义:

1.艺术家的才能规定由其专业才能与综合才能两方面构成,二者一体两面,即从其参加一般社会活动的角度看,专业才能是综合才能的特殊表现;从其进入艺术活动的角度看,综合才能又是专业才能的特殊表现。

2.艺术家如果对其才能的两方面采取分治的态度,则难以发挥才能规定整体的效力;相反,如果着眼于自身才能规定在艺术活动中的整体功效,则其专业才能与综合才能便有可能相得益彰。

3.因此,艺术家的才能培养,不仅需致力于专业才能的提高,而且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二者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需自觉打通二者的内在联系,相互借力并形成两种能力的一体化,真正成就自己的艺术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